當所有人都在談論 AI 將如何顛覆職場時,我們聽到的多半是籠統的預測和零星的軼事。但現在,一份基於全球近1.8億份工作招聘帖子的硬核數據分析,終於爲我們揭開了迷霧:從2023年1月到2025年10月,AI 究竟正在“殺死”誰,又在“成就”誰?

“創意工種”大失血:執行層被AI精準狙擊

首先,一個殘酷的基準線:與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的全球招聘崗位總量下降了8%。這不是 AI 造成的,這更像是宏觀經濟的寒氣。然而,真正的風暴隱藏在這個數字之下。當我們深入探究具體的職位時,AI 的“精準狙擊”才顯露無疑。

image.png

首當其衝,遭遇“血洗”的,正是曾經被視爲人類智慧堡壘的“創意工種”。數據顯示,電腦圖形美術師(包括3D、VFX 等)的崗位需求遭遇了33% 的斷崖式下跌,而這已經是繼2024年下跌12% 之後的第二年連跌。攝影師和作家(包括文案、編輯)的崗位也雙雙暴跌28%,記者崗位則下滑了22%。

意外的“受害者”:與AI無關的監管寒冬

但故事並非如此簡單。AI 並沒有“殺死”所有創意。數據呈現出一種驚人的“兩極分化”:真正被重創的,是那些處於“執行”層面的創意工作。而那些涉及創意指導、策略、複雜決策和客戶溝通的崗位,如創意總監、創意經理、平面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其需求反而保持得相當穩健。AI 正在成爲高效的“執行者”,卻無法取代需要同理心、戰略洞察和用戶研究的“決策者”。

image.png

然而,在崗位“消失”的前十名中,至少有三個職位的衰落與 AI 毫無關係。企業合規專員(-29%)、可持續發展專員(-28%)和環境技術員(-26%)的跌幅甚至超過了創意崗位。這背後是監管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承諾在美國遭遇的政治風向突變。有趣的是,隨着關稅新聞的發酵,貿易合規專員的崗位反而逆勢增長了18%。

在 AI 的“疑似作案”名單上,醫療Scribe(醫療記錄員)的處境岌岌可危,其崗位在2025年銳減了20%。相比之下,其他醫療管理崗(如醫療編碼員和助理)幾乎不受影響。最合理的解釋是,那些能自動收聽醫患對話並生成臨牀筆記的 AI 文檔工具正在接管他們的工作。不過,這一下跌趨勢尚短,我們仍需更多數據來確認這是否爲長期“判決”。

新王登基:機器學習工程師的“爆炸式”增長

有人黯然離場,就有人正加速“登基”。在所有職業中,有一個崗位的增長簡直堪稱“爆炸”:機器學習工程師。繼2024年飆升78% 之後,2025年其招聘量再次猛增40%,成爲無可爭議的增長冠軍。這背後,是整個 AI 基礎設施大軍的集體狂歡:機器人工程師增長11%,研究與應用科學家增長11%,數據中心工程師增長9%。這表明,企業正從“僅僅調用OpenAI的API”轉向“構建自己的專屬模型”。

image.png

最反直覺的發現:“金字塔頂端”正被AI賦能

而這份數據中最反直覺的發現,來自金字塔的頂端。在整體市場萎縮8% 的背景下,普通“打工人”(個人貢獻者)的崗位下降了9%,中層管理者的崗位下降了5.7%,而高級領導層(總監、副總裁、C級別)的崗位,僅僅微跌了1.7%!職位越高,似乎就越安全。這背後同樣有 AI 的影子:AI 工具正賦予高管更強的獨立作戰能力。一位產品副總裁現在可以使用 AI 編碼工具快速驗證原型,而不再需要龐大的執行團隊。

在營銷領域,當傳統渠道因 AI 生成的“垃圾內容”氾濫而失去信任時,一個崗位卻異軍突起:網紅營銷專員,其需求繼去年增長10% 後,今年再度躍升18.3%。正如營銷專家 Mark Schaefer 所說,我們對企業的信任在瓦解,但我們相信彼此,而網紅正被視爲“值得信賴的在線朋友”。Sparktoro 的創始人 Rand Fishkin 也指出,在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截留流量的“零點擊一切”時代,網紅營銷這種“零點擊營銷”正成爲少數的亮點。人們正在對互聯網產生“免疫反應”,轉而奔向那些依舊“真實”和“真誠”的連接。

image.png

兩大神話破滅:AI並未“殺死”程序員與客服

那麼,那些長期籠罩在“被取代”神話下的工作呢?數據顯示,AI 沒能幹掉程序員。儘管 AI 編碼助手滿天飛,但軟件工程崗位的需求基本與市場基準持平甚至略有增長。AI 並未“取代”工程師,而是讓他們變得更高效,能更快地交付功能、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唯一的例外是前端工程,其跌幅最大,這或許與那些能快速生成網站的工具興起有關。

同樣,客服代表也沒有被大規模取代。其崗位僅下降4%,跑贏了市場大盤。事實證明,AI 聊天機器人可以處理簡單查詢,但在面對憤怒、困惑或需要共情的複雜問題時,它們徹底敗下陣來。畢竟,沒有公司願意爲 AI 機器人許下的錯誤承諾而登上負面頭條。

最後,銷售崗位的表現好壞參半,但“營收總監”這一新興職位大漲10.2%,顯示出企業對優化整個營收系統而非僅僅增加銷售人頭的渴望。而在數據“水面之下”,一個名爲“GTM 工程師”(使用 AI 工具構建複雜銷售系統)的超技術崗,更是實現了205% 的驚人增長。

總而言之,AI 帶來的不是一場“大洪水”般的無差別失業,而是一場極其精準的“結構性重塑”。它正在無情地“篩選”職場,導致了清晰的兩極分化:執行角色正在萎縮,而戰略角色依舊堅挺;傳統營銷正在降溫,而人格化的網紅營銷正在升溫;普通“打工人”的處境最糟,而高層領導正因 AI 賦權而變得更強。

原文:https://bloomberry.com/blog/i-analyzed-180m-jobs-to-see-what-jobs-ai-is-actually-replacing-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