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內容版權平臺視覺中國在 10 月 19 日的線上會議中披露了其AI業務進展。公司已與多家AIGC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計劃共同研發"可商用+可溯源"的視覺創意行業大模型,並已獲得阿里、微軟等國際大模型公司的合規數據服務訂單。

從業務模式來看,視覺中國的定位是爲AI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版權合規的數據資源。公司目前擁有超過 7 億條內容數據,這些數據可用於訓練視覺生成模型。在AI訓練數據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擁有合規授權的大規模圖像庫成爲了商業優勢。

視覺中國強調其數據的"可商用"和"可溯源"特性。前者意味着使用這些數據訓練的模型生成的內容可用於商業用途,規避了版權糾紛風險;後者則指數據來源清晰,符合監管對AI訓練數據透明度的要求。這些特性針對的是當前AI行業面臨的核心痛點——訓練數據的版權問題。

從合作對象來看,阿里和微軟等公司的訂單表明,大型AI模型開發者正在尋求合規的訓練數據供應商。隨着各國對AI訓練數據版權的監管趨嚴,從公開互聯網爬取數據訓練模型的做法面臨法律風險,促使AI公司轉向商業化的數據授權渠道。

視覺中國的戰略目標是通過與技術公司合作,打造面向創意行業的AI工具。這一定位試圖在內容供應商和技術提供商之間找到平衡點——既爲AI模型提供訓練素材,又開發可直接服務創作者的AI產品。

不過這一業務模式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數據價值的持續性問題。隨着AI模型能力提升和合成數據技術發展,對真實圖像數據的依賴可能下降。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訓練數據服務通常是一次性交易,如何建立長期收入來源是關鍵。此外,當AI模型能夠生成高質量圖像後,可能對傳統圖片庫業務形成衝擊,視覺中國需要在賦能AI和保護現有業務之間找到平衡。

從行業角度看,版權內容平臺轉型爲AI數據供應商是一個趨勢。Getty Images、Shutterstock等國際同行也在探索類似路徑。這類公司的優勢在於擁有已授權的大規模內容庫,但劣勢在於需要與原創作者重新談判AI訓練的授權條款,這涉及複雜的利益分配問題。

視覺中國強調的"可溯源"特性對應了當前AI監管的趨勢。歐盟AI法案等法規要求AI系統披露訓練數據來源,中國的生成式AI管理辦法也有類似要求。建立數據溯源機制能夠幫助AI公司滿足合規要求,這是商業化數據服務的競爭優勢所在。

從創作者角度看,這種合作模式的影響是雙面的。如果AI工具能夠降低創作門檻並提供新的表達方式,對行業是積極的。但如果導致對原創內容需求下降,可能損害創作者利益。視覺中國提到的"幫助客戶脫穎而出"和"無需擔心版權問題",更多是從使用方而非創作方的視角來描述價值主張。

總體來看,視覺中國的AI戰略反映了傳統內容平臺在AI時代尋找新定位的努力。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在爲AI提供數據、開發AI工具和保護創作者權益之間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目前披露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數據供應和戰略合作層面,具體的產品形態、收入模式和對原創作者的利益分配機制尚不明確,這些細節將決定該戰略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