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在最近的谷歌雲活動上宣佈,谷歌的 AI 產品和界面每月處理的代幣數量已超過1.3萬億。這一數字刷新了谷歌此前在6月份宣佈的980萬億代幣的里程碑,自那時以來增長了約320萬億。
代幣激增的真相:計算複雜度的指標
雖然1.3萬億代幣聽起來像是用戶使用量的大幅激增,但實際上,這一指標主要反映的是 AI 模型後端計算複雜度的快速上升,而非用戶實際使用或實用價值的直接體現。
分析指出,代幣消耗的激增很可能由 Gemini2.5Flash 等新型推理模型的推出驅動。這些模型在每次請求時執行更多的內部計算。例如,一份分析顯示,Gemini Flash2.5每次請求使用的代幣數量比其前一版本多出約 17倍,導致推理任務的成本高出150倍。此外,視頻、圖像和音頻處理等複雜的多模態功能很可能也計入了總代幣量。
因此,這個數字被視爲衡量谷歌後端計算負載和基礎設施擴展的指標,而不是衡量用戶活動或實際效益的直接指標。

環保聲明遭質疑:計算規模與報告不匹配
谷歌公佈的巨大代幣消耗量,也強化了外界對其環境影響報告的批評。
谷歌此前發佈的環保報告稱,一個典型的 Gemini 文本提示僅消耗0.24瓦時電量、0.03克二氧化碳和0.26毫升水,聲稱比9秒的電視播放時間消耗還少。然而,批評者認爲,這些數據僅測量了最小的計算單位,並且可能基於資源消耗較少的輕量級語言模型。
這種評估忽略了 AI 運行的真實規模,特別是像文檔分析、多模態生成或代理驅動的網絡搜索等更重度的用例,以及全系統1.3萬億代幣所代表的龐大計算需求。谷歌最新的代幣統計數據,與其官方環境評估中所描述的微小影響形成了鮮明對比,凸顯了谷歌計算需求增長的真實速度與其環保聲明之間的不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