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近期簽署了價值約 1萬億美元的計算能力協議,這一驚人的數字遠超其目前的融資能力,凸顯了該公司爲確保其在 AI 領域的主導地位而進行的大膽豪賭。

天價承諾與鉅額虧損並存

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直言:“OpenAI 沒有能力做出任何這些承諾。”該公司今年預計將虧損約 100億美元,而其年收入目前僅約爲 120億美元,遠低於其承諾的規模。

這些與 Nvidia (英偉達)、AMD、Oracle (甲骨文) 和 CoreWeave 達成的協議,將爲 OpenAI 帶來超過 20千兆瓦(Gigawatts)的計算能力,這大致相當於 20座核反應堆的發電量。OpenAI 高管估計,每千兆瓦 AI 計算能力的成本約爲 500億美元,使總成本接近 1萬億美元

然而,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本週一表示,盈利“不在我的十大擔憂之列”,表明他對公司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

巧妙的循環融資與股權交易

爲了支撐這些天文數字般的交易,OpenAI 採取了巧妙的循環融資結構:

  • 英偉達 (Nvidia): 計劃向 OpenAI 投資1000億美元,OpenAI 隨後可以使用這筆資金購買英偉達的芯片。

  • AMD: 將向 OpenAI 提供認股權證,允許其以每股僅 1美分的價格購買最多 10% 的 AMD 股份。

這些合作關係的公佈立即提振了合作伙伴的股價:甲骨文的市值在公告發布後躍升了 2440億美元AMD 的股價在週一上漲了近 24%

缺乏成本紀律的“資本密集型”公司

一位硅谷投資者向《金融時報》指出,OpenAI 的資本密集程度遠超谷歌或微軟,而且**“從一開始就沒有成本控制”**。這位投資者補充說,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和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裏森也是在“幾乎破產”之後才學會削減成本。

OpenAI 迄今已籌集約 470億美元風險投資,並正準備承擔數百億美元的債務。合作伙伴和投資者正在押注,OpenAI 能夠大幅擴大用戶羣併成功將新產品貨幣化,從而最終證明這筆萬億美元的算力賭注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