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展示了一種名爲 “神經操作系統” 的新型原型,該系統以其獨特的界面生成方式引發了廣泛關注。與傳統的操作系統不同,谷歌的神經操作系統並不是通過程序員提前設計的界面,而是利用 Gemini2.5Flash-Lite 這一大型語言模型,實時根據用戶的需求生成動態界面。這一前沿技術預示着人機交互的未來將變得更加智能和靈活。

image.png

傳統操作系統中的每一個按鈕和菜單都是由開發者事先編寫和設計的,用戶的每一次點擊和操作都是對預設功能的調用。而在谷歌的神經操作系統中,用戶的每一次互動都被視爲生成新界面的指令。簡而言之,用戶不再是在一個固定的界面中尋找功能,而是如同在一座不斷變化的城市中,每一步都會有新的景象展現。

爲了實現這一創新,谷歌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套精巧的機制,將給模型的指令分爲 “界面構成” 和 “界面互動” 兩部分。“界面構成” 定義了整個系統的基本外觀,而 “界面互動” 則記錄用戶的每一次操作,並以 JSON 格式發送給模型。模型根據這些信息生成新的界面,確保用戶體驗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此外,谷歌的系統具備快速響應的能力,採用流式傳輸技術使得用戶界面幾乎瞬間生成,避免了用戶在等待過程中的不適感。更重要的是,系統可以通過 “生成式界面圖” 來緩存已經生成的界面,這樣用戶在再次訪問同一位置時,可以直接調用緩存,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和用戶的操作流暢性。

值得一提的是,學術界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一個名爲 NeuralOS 的項目,通過預測屏幕圖像生成實時界面,展現了神經網絡在操作系統模擬中的潛力。

雖然目前谷歌的神經操作系統仍處於原型階段,但其背後的技術理念已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通過實時生成的界面,用戶的操作將更加便捷,從而提升整體的使用體驗。

論文:https://arxiv.org/abs/2507.08800

劃重點:

✨ 谷歌神經操作系統通過 Gemini 模型實現實時界面生成,改變傳統交互模式。

⚡ 系統根據用戶操作生成動態界面,提升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 學術界類似研究如 NeuralOS 展現了神經網絡在操作系統領域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