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發佈了一種新型人工智能模型,專門用於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和強度。這個模型是谷歌 DeepMind 團隊開發的 “天氣實驗室” 氣象研究模型的一部分,旨在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在模型發佈之初,氣象學家們對此有些陌生,但隨着颶風季節的到來,它很快得到了實戰檢驗。

烏雲 (2)天氣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谷歌在其博客中指出,該模型通過一個龐大的歷史氣象數據集進行訓練,這個數據集包含了颶風的路徑、強度和規模等關鍵信息。在內部測試中,谷歌的模型顯示出與傳統物理模型相當甚至更高的準確率。這項技術還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合作,進行更廣泛的性能評估。

在剛剛過去的颶風艾琳事件中,這一新模型迎來了其最大的挑戰。儘管艾琳的強度迅速提升至五級颶風,但其路徑不會直接襲擊美國本土,氣象學家們對此仍感到不確定。艾琳的規模龐大,靠近美國東海岸,導致了嚴重的海灘侵蝕及對百慕大等地區的影響。爲了找出最佳的預報模型,氣象學家們對多種模型進行了比較。

經過實際的天氣測試,谷歌的天氣實驗室模型在72小時內的表現優異,超越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官方預測和許多傳統物理模型。這表明,谷歌的模型在颶風路徑預報上具備明顯優勢。在強度預報方面,谷歌的模型同樣表現不俗,尤其在兩天內的預測準確性令人矚目。

此外,谷歌的模型也超越了路徑和強度的共識模型。這一成果在未來的氣象預報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爲在颶風發生前的三到五天內,需要進行關鍵的決策,如疏散和防備措施。這種準確性使得人工智能模型在氣象預報中逐漸成爲一個重要工具,儘管它可能不適用於所有風暴,但其潛力巨大。隨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谷歌的天氣實驗室模型有望成爲未來天氣預報的黃金標準。

劃重點:

🌪️ 谷歌推出新型 AI 模型,專門用於熱帶氣旋的路徑與強度預測。

🌊 在颶風艾琳事件中,谷歌模型在72小時內的預測表現超越了傳統氣象模型。

📊 人工智能天氣模型的準確性將推動未來氣象預報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