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在開源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勢崛起,美國本週一正式啓動名爲"ATOM計劃"的新戰略,旨在重奪開源AI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千問效應"引發美國警覺
中國開源AI模型的快速發展成爲美國科技界的緊迫威脅。Hugging Face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通義千問"(Qwen)系列因性能強大且完全免費,正成爲全球開發者的首選工具。
更令美國擔憂的是,Artificial Analysis統計顯示,全球性能最強的15個AI大模型中,僅有5個開源模型——而這5個均由中國AI企業開發。僅今年7月,阿里巴巴就發佈了四個領先開源AI模型,同期美國開發者卻未有任何同類成果問世。
ATOM計劃核心佈局
該計劃將建立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的非營利性AI實驗室,專注開發真正開放、供全球開發者自由使用和改進的AI模型。核心配置包括超過10,000塊最先進GPU芯片,爲大規模AI模型訓練提供算力支撐。
計劃已獲得十餘位行業領袖聯署支持,包括知名科技投資人比爾·格利、Hugging Face首席執行官克萊蒙·德拉昂、斯坦福大學教授克里斯·曼寧等重量級人物。
技術競爭背後的戰略考量
ATOM計劃發起人內森·蘭伯特坦言:"美國若不迅速行動,將很快被甩在後面。"他指出,問題並非缺乏人才或技術,而是缺乏有效協調與資金支持。
分析人士認爲,若ATOM計劃執行不力,美國不僅將在開源AI領域持續落後,更可能喪失對全球AI技術發展方向的關鍵影響力,這將對其科技戰略地位構成根本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