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巨頭英特爾(Intel)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公司 CEO 譚立夫(Lip-Bu Tan)宣佈了一系列重大變化,這些變動標誌着公司正全力以赴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提高效率並削減冗餘。此舉包括取消多個製造項目以及延遲其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芯片工廠建設。

英特爾表示,原定於在德國和波蘭開展的製造項目現已被擱置。具體而言,這些項目包括在波蘭建設的一個組裝與測試設施,以及在德國的芯片工廠。這些項目自2024年宣佈以來就一直處於停滯狀態。譚立夫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坦言,過去幾年對產能的投資 “超前於需求,且不夠明智”,因此導致了公司工廠佈局的碎片化。

英特爾

除了取消國外項目外,英特爾還計劃將其在哥斯達黎加的測試業務整合,未來將主要集中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上。這些決策是爲了更好地與市場需求對接,並確保投資回報最大化。

更令人關注的是,英特爾還宣佈將進一步推遲其投資高達280億美元的俄亥俄州芯片工廠的開工時間。該工廠最初計劃在2025年投入使用,今年2月已經第一次延遲。這一系列的變動,彰顯出英特爾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中,正面臨着日益激烈的挑戰。

譚立夫自今年3月上任以來,便把重點放在削減公司內部的低效與冗餘,致力於建立一個精簡的組織架構。他指出,公司已通過幾輪裁員削減了約15% 的員工,計劃年末時員工總數降至75,000人。此外,管理層的比例也已縮減了50%。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將幫助英特爾在未來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在經歷了市場波動和內部整合後,英特爾將如何重塑其未來,值得業界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