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AI)生成的音樂在 YouTube 平臺上氾濫,尤其是那些備受歡迎的 “lo-fi” 音樂播放列表。這些播放列表通常以動漫角色的形象作爲縮略圖,營造出一種放鬆和沉浸的氛圍。然而,隨着 AI 音樂的迅速崛起,許多播放列表的創作者開始標註 “No AI”,以確保聽衆能享受到真正的人類創作的音樂。

youtube 油管

去年底,TikTok 音樂網紅德里克・吉(Derrick Gee)發現某個熱門的 lo-fi 音樂頻道中的曲目幾乎全部由 AI 生成。這些曲子聽起來非常普通,甚至連曲目列表中都沒有提到任何藝術家的名字。吉還注意到,該頻道的創作者點讚了一條評論,表示這些音樂聽起來像是用 Suno 等流行的 AI 音樂生成工具製作的。這一發現引發了對 AI 音樂內容真實性的質疑。

這種現象並非個案,越來越多的頻道通過發佈 AI 生成的音樂視頻,快速積累訂閱者和觀看量。根據社交分析網站 SocialBlade 的數據,吉所調查的頻道自2024年9月創建以來,到11月已經獲得了超過13萬名訂閱者,其中一些視頻的觀看次數達到了數百萬。這些長時視頻非常適合投放廣告,而通過 AI 生成音樂,頻道創作者不僅節省了製作和篩選歌曲的時間,也避免了可能的版權問題,進而增加了廣告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 在處理 AI 音樂內容方面的措施仍顯不足。儘管谷歌於2023年11月宣佈,要求創作者披露使用 AI 生成的內容,但執行力度仍然較弱,主要因爲檢測 AI 內容的方法尚不可靠。不過,相比於 Facebook 和 Pinterest 等平臺,YouTube 在這一問題上似乎採取了更積極的態度。與此同時,谷歌還推出了 “Dream Screen” 和 “Dream Song” 等功能,鼓勵創作者利用 AI 製作視頻和音樂,這顯示出 AI 音樂的潮流還遠未達到頂峯。

劃重點:

🎶 YouTube 創作者開始標註 “No AI”,以提供純粹的人類創作音樂。

📈 AI 生成音樂頻道迅速吸引訂閱者,觀看量激增,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

⚠️ YouTube 在 AI 音樂內容管理上執行力度不足,且相關檢測手段仍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