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資人Mary Meeker最新發佈的AI報告揭示:全球AI競爭格局正經歷深刻重塑。中國力量與開源浪潮正在撼動OpenAI等頭部公司主導的生態,全球進入“羣雄逐鹿”的新階段。
中國AI:性能逼近國際一線,產業融合爆發
報告指出,中國在大型語言模型發佈節奏上正快速逼近美國,DeepSeek、阿里Qwen、百度文心一言等模型在代碼生成與數學推理等核心任務中表現優異。斯坦福HAI發佈的Chatbot Arena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中國頂尖模型評分已達1362分,僅次於美國模型的1385分,差距進一步縮小。
與此同時,中國AI正強勢嵌入製造業體系。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達27.6萬臺,超過美國和其他地區總和,展現出AI驅動的產業落地能力,預示中國將不僅在模型性能上發力,更將在AI與實體經濟結合方面走向領先。
開源浪潮:技術民主化打破壟斷
Meta等科技巨頭推動的開源運動也正重塑AI生態。報告顯示,Llama模型在8個月內下載量增長3.4倍;Hugging Face平臺上開源模型數量在兩年內暴增33倍。開源架構以低成本、高靈活性爲優勢,迅速吸引了開發者與初創企業的廣泛參與。
更重要的是,在代碼生成等細分任務中,DeepSeek等開源模型已能在性能上直逼OpenAI等閉源模型,形成“性能差距逐步收斂”的新趨勢。
市場變化:用戶洗牌進行時
據YipitData數據顯示,從2024年2月至2025年4月,ChatGPT雖仍穩居全球桌面端AI用戶份額第一,但DeepSeek、Google Gemini、Anthropic Claude等後起之秀正在快速追趕。其中,DeepSeek用戶份額在一年內飆升1007個基點,成爲最具衝擊力的新星。
Meeker在報告中強調,這標誌着AI行業正進入技術快速迭代和市場結構劇烈變動的窗口期。“中國與開源的崛起將AI競爭推向多極對抗的新時代,不再是巨頭一家獨大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