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蘋果內部消息人士馬克·古爾曼透露,在Apple Intelligence推出一年後,即將於 6 月 9 日舉行的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WWDC)將暴露出這家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困境。

開放"縮水版"模型,核心技術祕而不宣

WWDC的AI重頭戲將是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蘋果自研的基礎模型。然而,這些可在蘋果設備上運行的模型僅擁有約 30 億個參數,在當前行業標準下規模偏小,性能表現也相對有限,主要支持文本摘要等基礎功能。

更令人意外的是,蘋果實際上擁有更強大的內部AI模型陣容。古爾曼報告顯示,蘋果內部正在運行 30 億、 70 億、 330 億和 1500 億個參數的多款模型。其中最大的雲端模型在內部基準測試中已達到與ChatGPT當前版本相當的性能水平,能夠處理複雜任務,相比設備端模型有顯著提升。

但這款 1500 億參數的模型目前僅限內部測試,主要在蘋果"Playground"系統中供員工與Gemini、ChatGPT等工具進行對比評估,暫無公開發布計劃。

蘋果,iPhone14,發佈會

領導層分歧嚴重,重大項目全面延期

古爾曼指出,蘋果領導層在AI戰略上仍存在嚴重分歧,對AI幻覺問題的擔憂使公司遲遲不敢推出自主聊天機器人,這也解釋了爲何Apple Intelligence選擇將ChatGPT作爲內置選項。

多個重大AI項目進展嚴重滯後。原計劃推出的新一代對話式Siri,旨在與ChatGPT的高級語音功能競爭,但發佈時間已被無限期推遲。快捷指令應用的Apple Intelligence全面升級也要推遲到 2026 年才能面世。

此外,代號爲"Mulberry"的AI健康服務項目同樣遭遇技術障礙,而模仿Perplexity服務的內部網絡聊天機器人"Knowledge"距離發佈還有很長距離。

WWDC淪爲"營銷包裝秀"

除了開放基礎模型外,蘋果預計在WWDC上發佈的AI功能多爲小幅更新:AI省電模式、支持Siri和AirPods的翻譯應用,以及將Safari和照片應用中的現有工具重新包裝爲"AI驅動"功能。古爾曼直言,這些變化更多出於營銷目的,而非真正的技術創新。

蘋果於 2024 年 6 月首次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將其定位爲"人人可用的人工智能"。然而,包括Genmoji、自動文本輸入和上下文通知在內的首批功能在開發者和用戶中反響平淡,凸顯了蘋果在生成式AI領域的後發劣勢。

面對激烈的AI競爭,蘋果的保守策略和內部分歧正在成爲其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