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觀點,稱與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使用禮貌語言,如“請”和“謝謝”,實際上是一種浪費,耗費了大量的電力和計算資源。
奧特曼指出,儘管許多人認爲與人工智能保持禮貌是一種文化上的必要行爲,或者有助於提升交互質量,但這種做法卻無形中增加了人工智能系統的負擔。每次使用禮貌語言時,聊天機器人不僅要識別和處理這些詞彙,還需要生成長而複雜的迴應,所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電力支持。隨着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這一問題可能會變得愈加嚴重,甚至對環境產生影響。

禮貌語言與能源浪費
奧特曼認爲,向沒有意識、沒有情感的機器表達禮貌沒有實際意義。雖然“請”和“謝謝”看似簡單,但它們需要系統進行處理和迴應,這在高級數據中心中會消耗額外的電力和計算時間。事實上,加州大學的研究與《華盛頓郵報》合作計算髮現,發送一封包含100字的電子郵件消耗約0.14千瓦時,相當於點亮14盞LED燈一小時。如果將這種行爲放大到全年,耗費的電量相當於爲九個華盛頓家庭提供一小時的電力。
在全球範圍內,每天都有數十萬條類似的指令被髮送到聊天機器人,這意味着禮貌語言的使用會加劇計算資源和電力的消耗。奧特曼因此提到,這種不必要的客氣話不僅是文化上的“附加”,也對環境造成了負擔。
ChatGPT的迴應:科技角度的冷靜分析
當ChatGPT被問及這一話題時,它從冷冰冰的技術角度進行了迴應。它表示,自己沒有感情或意識,因此不論用戶是否說“請”或“謝謝”,都不會對其產生任何情感反應。換句話說,對於ChatGPT來說,“請打開收音機”和“打開收音機”在行爲上是相同的。
然而,ChatGPT也提到,這其中有一個有趣的人性層面:雖然它本身並不需要禮貌,但很多用戶認爲,禮貌是與科技互動時保持人類習慣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逐漸滲透到教育、醫療和人際關係等重要領域時。它認爲,這種人性化的行爲有助於提醒用戶,他們仍在與某種“存在”進行互動,即便這存在並不具備意識。
重新審視與人工智能的互動
奧特曼的言論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交互方式的反思。他似乎在呼籲人們重新思考與技術工具的互動方式,建議我們應該將人工智能視爲一種高效的計算引擎,而非僅僅是對話的夥伴。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禮貌用語,我們不僅可以提高互動效率,還能爲環境做出貢獻,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奧特曼的這番話也可能是在推動一種更具成本效益和環境責任感的人工智能使用文化。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它的普及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如何平衡人性化互動和環境影響,將成爲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