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宣佈了一項高達200億歐元(約合170億英鎊)的計劃,旨在歐洲建立多個配備大型超級計算機的 “人工智能工廠”,以推動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的開發。這一戰略旨在將歐洲打造成爲 “人工智能大陸”,歐盟委員會副主席亨娜・維爾庫寧(Henna Virkkunen)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提升歐洲競爭力、安全性和技術自主性的關鍵,全球的人工智能競爭依然激烈。
目前,美國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在推動自駕汽車、生成文本等技術方面。根據斯坦福大學的一份報告,2024年,美國產生了40個 “重要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中國僅有15個,歐洲則只有3個(均爲法國)。這使得歐盟在人工智能的 “活躍度” 上落後於美國和中國,表現出亟需追趕的壓力。
爲了扭轉這一局面,歐盟計劃建立13個人工智能工廠,但這次的新項目將被稱爲 “超級工廠”,目標是開發重大創新,包括醫療保健、生物科技、工業、機器人技術和科學發現等領域。與現有的工廠相比,這些超級工廠將配備超過10萬個先進的人工智能處理器,而現有的最佳工廠則最多爲25,000個。
這些超級工廠不僅耗能巨大,還需要大量水資源進行冷卻。歐盟官員表示,這些設施應儘可能使用綠色能源,並計劃對使用過的水進行 “回收”。雖然去年歐盟47% 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但環保活動人士擔憂這些高耗能的數據中心可能會削弱歐洲的氣候目標。
歐盟官員預計將建設三到五個超級工廠,預計每個工廠的成本在30億到50億歐元之間,而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工廠的建設費用爲6億歐元。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委員會希望通過歐洲投資銀行提供的資金激勵私人投資者,共同籌集200億歐元。此外,歐盟還希望開發本土的人工智能半導體,這些先進的芯片對人工智能工廠至關重要。
然而,歐盟委員會也因此受到批評,因其表示可能會重新考慮其《人工智能法案》。該法案旨在控制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去年剛剛獲得歐洲議會的批准,並將於2027年8月全面實施。歐盟委員會已經開始對《人工智能法案》的 “可能簡化” 進行諮詢,旨在減少繁文縟節,以應對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的擔憂。
劃重點:
🌍 歐盟投資200億歐元建立人工智能 “超級工廠”,推動技術創新。
💡 當前,美國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領先,歐盟急需追趕。
🔧 歐盟計劃簡化《人工智能法案》,但面臨批評以確保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