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報告,隨着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費預計將在2030年前翻倍,這將對全球能源安全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標提出新的挑戰。數據中心目前佔全球電力消費的約1.5%,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12%。而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對巨量計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美國、歐洲和中國三地合計約佔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費的85%。大型科技公司對此早已心知肚明,谷歌去年簽署協議,將使用小型核反應堆提供電力,以支持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微軟也計劃利用 “三裏島” 核電站的新反應堆,而亞馬遜則選擇簽約使用核電爲其數據中心供電。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據 IEA 預測,若保持當前增長速度,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費將達到約945太瓦時(TWh),這相當於今天日本的總電力消費量。報告指出,一座100兆瓦的數據中心所需的電力相當於10萬個家庭的用電量,而新建的數據中心則可能達到200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IEA 指出,儘管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激增將推動碳排放量從當前的1.8億噸上升至3億噸,但在全球預計的416億噸排放中,這一比例仍然微乎其微。電力供應結構上,目前煤炭佔30% 的比例,但由於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成本的降低,其在數據中心供電中的份額將會增加。
IEA 同時強調,人工智能不僅會增加電力需求,也可能在未來十年內爲能源行業帶來變革,助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並減少排放。爲保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美國政府已啓動 “國家能源主導權委員會”,旨在提升電力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