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新聞發佈會上,廣汽集團正式發佈其第三代具身人形機器人GoMate。廣汽機器人團隊負責人透露,GoMate目前已在安防領域展開應用,執行巡檢等任務,未來更將拓展至汽車生產線及後服務市場等領域。
對於爲何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張愛民解釋,新能源汽車與人形機器人在技術和供應鏈上存在高度關聯性,例如芯片、激光雷達、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可直接複用。同時,汽車生產車間和4S店也爲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廣汽集團希望藉助智能機器人進一步深化其在智能化領域的佈局,將其現有的技術、供應鏈和品牌優勢從汽車行業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
針對當前人形機器人面臨的AI泛化能力不足、運動和操作能力有限、成本高昂以及缺乏成熟落地場景等挑戰,廣汽成立了專門的智能機器人團隊,歷經兩年三個月的攻堅和兩輪優化迭代,在運動、操作、大腦技術和硬件自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創新,最終打造出GoMate。

GoMate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其創新的“輪足結合”構型設計。張愛民指出,這種設計使其效率更高,在平坦路面可採用節能的兩輪模式,而在樓梯、草地和複雜人羣等極端環境下,則切換至更穩定的四輪模式。
在“大腦”方面,廣汽團隊針對公共安全等特定場景對開源大模型進行了調優訓練,通過雲邊端協同架構融合AI大模型和自動駕駛算法,賦予GoMate決策能力。其多模態感知技術實現了360度全景感知和釐米級盲區,助力更精細化的指令執行;強化學習算法則支持GoMate通過低成本數據快速迭代。
GoMate採用遠程操控與視覺共享相結合的操作模式,操控者可隨時隨地指揮其完成複雜、高精度的任務。在運動控制方面,GoMate應用傳統MPC和WBC全身控制算法,擁有38個自由度,可在複雜地形中穩定行走。其自研驅動器體積僅硬幣大小,重量50克,卻能提供20A的持續電流輸出。
另一亮點是GoMate配備的靈巧手,自重不足500克,承重卻達1.5千克。其指尖和指根採用剛柔結合的仿生結構,兼顧高負載和高柔順性,能抓握各種材質的物品。“我們所有核心功能部件全部自研,且關鍵指標具備較強競爭力,”張愛民強調。
GoMate並非實驗品,廣汽集團已制定明確的量產計劃:今年實現自研零部件批量全球發售,GoMate整機在不同行業進行示範應用,2026年完成小批量生產,並逐步擴大至大規模量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