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在英偉達2025年 GPU 技術大會的《Acquired》播客中表示,英偉達的人工智能(AI)圖形處理器(GPU)定價策略過高,難以支持大規模的 AI 推理任務。蓋爾辛格指出,推理是部署 AI 模型的關鍵環節,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更關注推理,而英偉達的技術在成本效益上難以滿足這一需求。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他提到,英偉達用於 AI 訓練的處理器價格高達現實所需的10,000倍之多。雖然蓋爾辛格承認早期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單元(GPU),但他認爲,該公司的強項 —— 依託 CUDA 軟件平臺的技術 —— 在推理成爲主流之後可能會面臨挑戰。他強調,儘管存在缺陷,但他也對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的遠見與堅韌表示讚賞,認爲黃仁勳在通用圖形處理器與 AI 工作負載的早期預測上取得了成功,但這一成就也部分源於良好的時機。他甚至調侃說,“黃仁勳運氣不錯”。
在蓋爾辛格的帶領下,英特爾在 AI 硬件領域的競爭中面臨壓力。該公司推出的 Gaudi 加速器芯片在性能上未能趕上英偉達的 Hopper 和 AMD 的 Instinct 產品。英特爾目前已將 Falcon Shores 人工智能平臺擱置,轉而專注於下一代項目 “Jaguar Shores”。
蓋爾辛格還提到,計算機架構可能會發生變化,量子計算有望在本世紀末實現商業化。然而,他未透露英特爾在這一變革中的具體計劃。儘管機器學習基礎設施需求激增,英特爾在 AI 收入方面仍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顯現出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整體困難。
劃重點:
💰 英特爾前 CEO 批評英偉達 AI 芯片定價過高,難以支持大規模推理任務。
🔍 蓋爾辛格指出,英偉達用於 AI 訓練的處理器價格遠超實際需求。
🌀 英特爾在 AI 硬件領域競爭力不足,目前正聚焦於新的項目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