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AI)成爲熱議話題,尤其是在其使用及相關風險方面的討論愈發激烈。然而,AI 如何獲取數據以及如何進行訓練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最近,位於墨爾本的一家出版社向其作者發出請求,希望使用其作品來訓練 AI。這一舉動引發了有關版權和知識產權的重要討論。

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和設計,其中版權對 AI 領域尤爲重要。法律專家指出,版權保護的是 “作品” 的表達,而不是思想本身。以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書籍和插圖等爲例,版權賦予作者多項權利,最重要的是複製權。在 AI 生成的內容中,如何確保不侵犯版權成爲了關鍵問題。

AI 機器人 人工智能 (2)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當 AI 進行訓練時,它需要複製原作品的內容。如果沒有獲得作者的許可,將其作品用於 AI 訓練的行爲就可能構成版權侵權。有專家認爲,AI 生成的結果通常是從多個來源中提取的內容,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不會被視爲對原作的實質性複製。這並非首次出現 AI 公司因未經授權使用材料而遭到起訴的情況,許多國家已經爆發了相關的法律糾紛。

此外,AI 在處理數據時可能產生偏見和錯誤信息,這些 “虛假信息” 可能對使用者產生嚴重後果。例如,律師和學生在引用生成的 AI 內容時,常常因爲 “捏造的案例” 而受到懲罰。學術界也呼籲,應當給予作者合理的信用,並保障其作品的使用權益。

目前的版權法尚未針對 AI 進行專門立法,而是依賴現有的法律框架。專家建議,作者應首先確認其作品是否被用於 AI 訓練,並呼籲提高數據集的透明度。此外,還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框架來確保使用數據的準確性與合規性。

隨着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即將到來的選舉,專家表示,政府需要對此事採取緊急措施,以保護創作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