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網絡 “水軍” 的形態正在發生鉅變。據解放日報報道,最新數據顯示,藉助 AI 技術,這些水軍的活動成本低至每條信息僅需1釐錢,且一個人能夠操控多達6000部手機,在短短48小時內便能發佈超過4000條有害信息。
春節檔期間,電影《蛟龍行動》因遭遇水軍惡意打低分而陷入困境,最終被迫撤檔。類似情況在另一部影片《無名》的首映前也出現了,社交平臺上已經出現大量低評分評論。今年2月,小紅書治理團隊公佈了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個月內,平臺共處置超過100萬個黑灰產賬號。這些事件背後,皆是網絡水軍的身影,他們僞裝成普通用戶,通過評論和發佈信息來影響他人的觀點和決策。
調查發現,過去主要依靠真人操作的水軍,現如今已經開始依賴於 AI 技術形成新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包括上游的批量註冊賬號和技術服務、中游的防封養號,以及下游的多種形式的變現。在這一過程中,AI 生成的大量虛假內容佔據了流量,讓人們開始擔憂能否識別真實的信息。
報道稱,爲了突破實名制限制,許多黑灰產人員採取囤號策略。他們通過低價回收或租用手機,修改設備參數以僞裝設備,從而獲得更多可用於發佈信息的賬號。這種情況愈演愈烈,相關賬號的價格和獲取渠道也日益複雜,涉及到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和社交媒體。
劃重點:
🌐 近年來,藉助 AI 技術,網絡水軍成本大幅降低,發佈信息數量激增。
🎬 春節檔電影頻遭水軍惡意評分,導致多部影片面臨困境。
📱 新的水軍產業鏈逐步形成,包括批量註冊、養號和信息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