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AI 大模型的研究與應用正處於熱潮之中。最近,多家企業和機構在這一領域的最新動態引發了廣泛關注。

首先,英偉達的市盈率在 ChatGPT 問世前的表現引起了華爾街的高度關注,專家們認爲,這一現象或許預示着將複製2008年蘋果公司的輝煌神話。與此同時,國泰君安的首席信息官俞楓表示,AI 大模型的崛起將推動證券行業進入 “智能認知” 時代,提升行業效率。

大腦 大模型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不僅如此,廣州算力中心近日接入了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進一步豐富了該地區的 AI 生態。此外,科大訊飛也憑藉自主研發的算力卡,成功進入大模型研發的主流陣營,顯示了國產技術在這一領域的不斷突破。

在全球範圍內,OpenAI 和 CoreWeave 簽署了高達119億美元的合同,這一舉動引發了市場對 AI 合作模式的新一輪思考。而與此同時,微軟 CEO 也明確表示,未來的發展重點在於系統整合與產品開發,而非單純捲入大模型競爭。

在藥物研發領域,北大研發的 TransPharmer 模型將藥效團與 GPT 結合,爲藥物發現開闢了新路徑。該模型能夠從頭生成分子,這對於製藥行業而言,意味着將大大縮短研發週期,提高研發成功率。

此外,富士康推出了臺灣首款 AI 推理大模型 “FoxBrain”,這標誌着傳統制造業與人工智能的進一步融合。

隨着各大企業和機構的不斷推進,AI 大模型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涵蓋了證券、醫療、製造等多個行業。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演進和生態的日益完善,AI 大模型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值得各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