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的AI領域,一個細微卻意義深遠的舉動,在悄無聲息中發生,直到近日才被外界捕捉——知名AI公司Anthropic,似乎正與過去“告別”。 這家明星企業,被曝已悄然從其官方網站上,撤下了多項在2023年與拜登政府聯合發佈的自願承諾。這些承諾,曾被視爲Anthropic積極擁抱AI安全與“可信賴”人工智能的有力證明,如今卻如同被橡皮擦抹去一般,蹤跡難尋。
率先捕捉到這一動向的,是人工智能監督機構“邁達斯計劃”。據該組織披露,Anthropic透明度中心內,原本公開展示的,關於與政府及行業共享AI風險管理信息、以及針對AI偏見和歧視研究的承諾,已在上週“人間蒸發”,僅剩下一些關於減少AI生成圖像性虐待的承諾,還在堅守陣地。
Anthropic的這一系列操作,顯得格外低調,甚至可以用“靜悄悄”來形容。 他們似乎並未主動對外宣告這一變化,面對媒體的置評請求,也選擇了沉默以對,這更讓外界對其背後的真實意圖,充滿了猜測。
時間回溯到2023年7月,Anthropic曾與OpenAI、谷歌、微軟、Meta以及Inflection等科技巨頭一道,公開宣佈響應拜登政府的號召,自願遵守一系列人工智能安全承諾。 那份承諾清單,可謂誠意滿滿,涵蓋了在AI系統發佈前進行嚴格的內部和外部安全測試、大力投資網絡安全以守護敏感AI數據、以及研發爲AI生成內容添加水印等關鍵舉措。
必須明確的是,這些承諾在法律層面並不具備強制約束力,Anthropic也早已在實踐中採納了其中諸多做法。然而,在彼時拜登政府的戰略佈局中,這份自願承諾協議,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政治意義——它被視作是白宮在數月後即將頒佈的更全面的AI行政命令之前,對外釋放其人工智能政策優先方向的重要信號。
然而,世事變遷,如今的政治氣候已悄然生變。特朗普政府已公開表態,其人工智能治理思路,將與前任政府大相徑庭。
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果斷廢除了上述由拜登政府主導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該命令原本旨在指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制定行業指導方針,協助企業識別並糾正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包括備受關注的偏見問題。 與特朗普陣營關係密切的批評人士認爲,拜登政府的命令中,繁瑣的報告要求,實際上變相迫使企業對外泄露商業機密,這顯然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緊隨其後,特朗普迅速簽署了一項新的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積極推動“不受意識形態偏見”影響的AI技術發展,目標直指促進“人類繁榮、經濟競爭力與國家安全”。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這份新命令,字裏行間,對“打擊AI歧視”這一核心原則卻隻字未提,而這恰恰是拜登政府倡議中,濃墨重彩的關鍵一筆。
正如“邁達斯計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犀利指出,拜登政府時代的AI安全承諾,從始至終,都未曾暗示其具有時間限制,更沒有與現任總統的黨派歸屬產生任何關聯。 甚至在去年11月,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後,多家簽署承諾的AI企業還曾公開表態,他們的承諾“初心不改”,一切照舊。
然而,自特朗普政府上臺至今的短短數月內,Anthropic並非是唯一一家在公共政策層面做出調整的科技企業。 OpenAI近期也對外宣佈,將擁抱“知識自由”,並強調無論話題多麼敏感或富有爭議,都應秉持開放態度,同時,他們也將努力確保其AI系統,不會對特定觀點進行不必要的審查。
OpenAI甚至還悄然撤下了其官網上,一個專門用於闡述該公司在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方面承諾的頁面。 這些DEI計劃,此前曾遭到特朗普政府的猛烈抨擊,並直接導致諸多企業紛紛叫停或大幅調整其原有的 DEI 計劃。
特朗普麾下的多位硅谷人工智能顧問,包括馬克·安德森、大衛·薩克斯以及埃隆·馬斯克,都曾公開指責包括谷歌和 OpenAI 在內的科技巨頭,通過人爲限制其AI聊天機器人的回答內容,實施了所謂的“人工智能審查”。 儘管包括 OpenAI 在內的多家實驗室,都矢口否認他們的政策調整是受到了政治壓力的直接影響。
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OpenAI 和 Anthropic 這兩家AI領域的領軍企業,都早已身處競逐政府合同的賽道之中,並且表現得頗爲積極。
就在輿論持續發酵之際,Anthropic終於打破沉默,對外發布了一份聲明,試圖平息爭議:
“我們仍然堅定地致力於拜登政府建立的自願人工智能承諾。 這些承諾的進展和具體行動,持續反映在[我們的]透明度中心的內容中。 爲了避免進一步的混淆,我們將增加一個專門的版塊,直接引用我們的進展。”
然而,這份姍姍來遲的聲明,能否完全解答外界的疑慮? Anthropic的“承諾撤回”事件,究竟僅僅是一場誤會,還是一次深思熟慮後的戰略轉向? 在風雲變幻的政治與商業博弈中,AI巨頭的每一步棋,都值得我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