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共同發佈了國內首個心血管專科醫療 AI 大模型 “觀心”(CardioMind),這一創新性的技術標誌着心血管診療智能化的新時代正式來臨。

該模型被稱爲 “AI 心醫生”,其目標是模仿頂尖專家的思維方式,從而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效率。中國科學院院士、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在發佈會上表示,觀心大模型不僅僅是將數據輸入 AI,更重要的是教會 AI 像專家一樣思考和推理。該模型通過整合多種形式的診療數據,能夠實現從病史採集到輔助診斷的全流程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能力。

核磁共振 醫療 (2)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觀心” 大模型的研發團隊介紹,該模型的知識庫專注於心血管疾病,涵蓋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個亞專科領域。其最大亮點在於突破了傳統 AI 模型的侷限性,能夠處理心電圖、超聲影像和實驗室檢查等多模態數據。這種整合能力,使得醫生能夠在面對複雜病例時,獲得更爲精準的輔助診斷。

葛均波透露,去年中山醫院心內科的接診人數達到82萬,在 “觀心” 模型的幫助下,醫生們不僅能看更多的病人,同時也能夠減輕日常工作的壓力。中山醫院院長周儉指出,隨着 AI 技術的應用,醫療工作將逐步實現 “自動駕駛”,醫生將能更專注於疑難病例的研究與患者的深度溝通。

然而,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和 AI 的倫理問題依然是行業面臨的挑戰。爲了解決數據安全問題,觀心大模型團隊建立了嚴格的數據防火牆,確保患者隱私信息的加密處理。此外,AI 在醫療決策中的應用也需要更爲完善的法律規範,以確保醫生的法律責任得到保障。

展望未來,觀心大模型將進一步完善個體特徵的治療決策支持、機器學習預判疾病風險和結合影像數據輔助手術規劃等功能,將頂尖專家的經驗轉化爲可複製的 “數字診療力”,加速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