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國產 AI 模型正在迅速崛起。近日,國產 AI “三英”——DeepSeek、Kimi 和 MiniMax 相繼發佈了新版本,顯示出與 OpenAI 的 GPT 系列抗衡的潛力。

1月20日,DeepSeek 正式推出了 DeepSeek-R1,並同步開源了模型權重。DeepSeek-R1在後訓練階段大規模使用強化學習技術,藉助極少的標註數據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推理能力。根據其測試數據,該模型在美國 AIME2024、MATH-500和 SWE-bench Verified 等多個標準測試中,其表現超越了 OpenAI 的 o1版本,展現出強大的數學、代碼及自然語言推理能力。

image.png

同日,Kimi 也推出了其全新 SOTA 模型 ——k1.5多模態思考模型。Kimi 官方表示,該模型在 long-CoT 模式下,已達到 OpenAI o1正式版的水平,並在 short-CoT 模式下的數學、代碼及視覺多模態能力上大幅領先於現有頂尖模型,表現超越了 GPT-4o 和 Claude3.5Sonnet。

image.png

而 MiniMax 在1月15日發佈的 Minimax-01模型,也表現出色,其在多個標準測試中的性能與 GPT-4o、Claude3.5-Sonnet 不相上下,特別是在長上下文處理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三款國產 AI 產品的表現,表明了國內技術的飛速進步。

與此同時,DeepSeek 的 API 服務定價極具競爭力,顯著低於 OpenAI 的定價。例如,DeepSeek-R1的每百萬輸入 tokens 收費僅爲1元人民幣,而 OpenAI 的 GPT-o1則爲15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元),這讓 DeepSeek 在性價比上形成明顯優勢。

國產大模型的崛起不僅是在技術層面的競爭,算力需求也隨之激增。業內人士預測,隨着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未來中國將會在算力建設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各大企業如字節跳動和小米也在積極佈局,推動國產算力基礎設施的完善,未來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國產 AI 的快速發展讓人期待,在未來的競爭中,是否能與 OpenAI 平起平坐,甚至更進一步,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