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監測和分析領域,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於1月17日在國家超級計算機成都中心正式發佈。全球首個億級參數量的地震波大模型 ——“諦聽” 大模型的第三階段測試版本已經上線。這一模型由國家超級計算機成都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清華大學聯合開發,標誌着我國在地震研究技術上的一次飛躍。
“諦聽” 大模型的研發目的在於提升地震信號的識別精度和監測能力,尤其是在處理複雜的地震波形數據方面,能夠提供更爲高效和準確的分析。據悉,該模型已經在西藏定日地區成功應用於6.8級地震數據的處理,通過自動化的手段識別到震前事件452個,震後27小時內的餘震事件429個。這一成功不僅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也爲未來的地震監測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展望未來,“諦聽” 大模型將在2025年開放微調和推理框架,並推出配套的數據處理流程,屆時,用戶將可以直接在超級計算平臺上使用這一工具進行業務分析和科學研究。短期內,該模型的應用將集中於地震信號識別、地震活動監測及大地震的快速響應等領域。而從長遠來看,地震學作爲一門觀測科學,離不開對觀測數據的深入理解與分析。
這一進展不僅對於科學研究者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極大地增強公衆對於地震活動的預警能力。隨着模型的不斷完善,未來有望爲地震預測和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更爲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