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同濟大學和寧波大學聯合團隊開發的創新點雲壓縮技術(TSC-PCAC)取得重大突破。這項技術不僅大幅提升了點雲數據的壓縮效率,還顯著降低了處理時間,爲AR/VR等3D應用的發展掃清了技術障礙。
在當前3D視覺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點雲作爲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關鍵數據形式,面臨着巨大的傳輸和存儲挑戰。一個高質量的點雲可能包含數百萬個數據點,每個點都攜帶着位置、顏色、透明度等多維信息。這些海量數據的處理效率直接影響着3D應用的普及速度。

針對這一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端到端體素Transformer和稀疏卷積的點雲屬性壓縮技術(TSC-PCAC)。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其獨特的兩階段壓縮架構:第一階段專注於點雲局部特徵的提取和建模,第二階段則通過更大的感受野來捕捉全局特徵,有效降低了數據冗餘。

研究團隊還創新性地設計了基於TSCM的信道上下文模塊,通過優化信道間的相關性,顯著提升了數據壓縮效率。實驗數據顯示,與現有主流技術相比,TSC-PCAC在數據壓縮率上實現了顯著提升:相比Sparse-PCAC提升了38.53%,相比NF-PCAC提升了21.30%,相比G-PCC v23提升了11.19%。更令人矚目的是,其處理速度也獲得了質的飛躍,編碼和解碼時間分別減少了97.68%和98.78%。
這項突破性成果不僅解決了點雲數據處理中的關鍵痛點,更爲AR/VR等3D應用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更高壓縮比的深度網絡技術,並致力於幾何和屬性編碼的統一處理方案。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html/2407.04284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