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工具如 ChatGPT 在職場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美國員工開始頻繁使用這些技術。根據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調查,近四分之一的美國員工每週都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在軟件和金融行業,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50%。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然而,調查顯示,截至9月,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制定了明確的人工智能使用規則,導致許多員工在沒有明確指導的情況下,私下嘗試使用這些新技術。
面對這一現象,許多大型企業起初採取了全面禁止的措施,例如蘋果、三星和高盛等公司都禁止員工使用 ChatGPT,主要是出於數據安全的考慮。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轉向控制使用。以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爲例,該公司開發了自己的內部人工智能助手,並對員工在公司設備上使用外部人工智能工具的行爲進行監控。沃爾瑪的信息安全主管傑瑞・蓋斯勒表示:“我們起初採取‘封鎖’的策略,但我們並不想一直維持這種狀態。”
與此同時,員工們對使用人工智能的態度也相對謹慎。根據 Slack 的一項調查,幾乎一半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不願意向上司透露自己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他們擔心因此被視爲懶惰或無能,甚至可能面臨裁員的風險。一位27歲的製藥研究員匿名分享了他的經歷,他因爲缺乏明確的使用指導而祕密使用 ChatGPT 進行編程工作。雖然他認爲這樣做沒有問題,但仍然感到不安。
此外,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讓公司在制定長期人工智能戰略時面臨困難。目前,美國、歐盟和英國都在起草相關法律,尤其是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對企業在人工智能使用上提出了多項要求。然而,關於知識產權、數據保護和透明度等諸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劃重點:
📝 近四分之一的美國員工每週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有明確政策。
🛑 初期企業採取全面禁用,現逐漸轉向控制使用,沃爾瑪等公司已開發內部 AI 助手。
🤐 近一半的員工不願告知上司使用 AI,法律環境不明也增加了企業制定政策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