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與馬斯克的法律戰已持續數月,核心爭議點在於 OpenAI 是否背離了其最初的非營利使命,即讓 AI 研究成果惠及所有人。上個月,馬斯克向法院提出禁令申請,試圖阻止 OpenAI 從非營利組織向營利性公司的轉型。對此,OpenAI 在官網發佈長文,並公開了2015年至2023年間與馬斯克的往來郵件,以迴應馬斯克的指控。

OpenAI,人工智能,AI

OpenAI 指責馬斯克“嫉妒”,揭祕昔日“控制權”之爭

OpenAI 在聲明中表示,馬斯克的指控毫無依據,完全出於“嫉妒”。 並指出,馬斯克不僅曾提議將 OpenAI 轉爲營利性組織,甚至在2017年親自注冊成立了一家名爲 “Op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Inc.” 的公共利益公司,作爲 OpenAI 的新架構。 然而,當他未能獲得多數股權和完全控制權時,他選擇了離開。如今,OpenAI 已成爲全球領先的 AI 研究實驗室,而馬斯克不僅經營着一家與之競爭的 AI 公司,還試圖通過法律手段阻礙 OpenAI 完成其使命。

OpenAI 認爲,靠打官司無法實現 AGI,他們深感對馬斯克的敬佩,感激他早期的貢獻,但也認爲他應該在市場上而不是法庭上與他們競爭。

OpenAI 公開歷史郵件,還原“恩怨始末”

爲了證明自身清白,OpenAI 在聲明中公佈了與馬斯克往來的關鍵郵件,並整理了時間線:

2015年11月: OpenAI 作爲非營利組織成立,但馬斯克質疑這種組織結構並非最優選擇,並建議設立一家標準 C 類公司(普通營利性公司)。

2017年初: OpenAI 認識到構建 AGI 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計算資源。

2017年夏季: OpenAI 與馬斯克一致認爲,爲了推進使命,OpenAI 轉爲營利性組織是下一步。

2017年秋季: 馬斯克要求獲得營利實體的多數股權、絕對控制權,並擔任 CEO。

2017年9月: 馬斯克創建了名爲“Op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Inc.”的公共利益公司。

2017年9月: OpenAI 拒絕了馬斯克的條件,認爲將 OpenAI 及其技術的單方面控制權交給他違背了他們的使命。

2018年1月: 馬斯克表示,除非與特斯拉合併,否則 OpenAI 必定失敗。

2018年2月: 馬斯克辭去 OpenAI 聯合主席職務。

2018年12月: 馬斯克告訴 OpenAI,要麼立即每年籌集數十億美元,否則就放棄。

2019年3月: OpenAI 宣佈在非營利組織框架下成立“利潤封頂”的 OpenAI LP。

2023年3月: 馬斯克創立了 OpenAI 的競爭對手 xAI。

OpenAI 在聲明中指出,馬斯克對 OpenAI 的最新訴訟,是他在一年內第四次試圖重新表述其主張。 並認爲,2017年,馬斯克不僅提議,而且實際創建了一個營利性組織作爲 OpenAI 的新架構。 當他沒有獲得多數股權和完全控制權時,他選擇離開並斷言 OpenAI 會失敗。

OpenAI 強調使命初心,呼籲公平競爭

OpenAI 在聲明中強調,他們的使命是讓 AGI 造福全人類,他們始終並將永遠是一個堅持使命初心的組織。 並希望馬斯克能夠認同這一目標,同時繼續發揚那些曾助力他取得成功的創新精神和自由市場競爭理念。

OpenAI 的聲明,將雙方的矛盾公開化,也讓外界得以瞭解這場法律戰背後更深層次的“控制權”之爭。 OpenAI 是否背離了初心?馬斯克的指控是否成立?這場“恩怨情仇”何時能落幕?這些問題仍然有待時間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