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視頻中出現了一個模仿張文宏的賬號在直播帶貨,出售一種蛋白棒。
許多網友對此產生疑問,“張文宏是不是在帶貨?”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年長觀衆對這一視頻深信不疑,甚至已經下單並在社交羣裏轉發了該信息。經過記者的核實,發現視頻中的張文宏並非真人,而是通過 AI 技術合成的深度僞造。
對此,張文宏迴應表示,這樣的賣貨賬號不止一個,且一直在變,他已多次向平臺投訴。這件事情已經有幾個星期了,一開始進行了投訴。特別是有些對AI不是很熟悉的、年紀比較大的人,他們很容易就會相信。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貨直播的形式不斷變化。如今,AI 技術已經能夠生成高度仿真的人臉和聲音,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得以利用這些技術進行欺詐。最近,某明星企業家的聲音也被 AI 技術合成並在網上傳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此次 AI 合成的張文宏在直播帶貨中表現得非常逼真,雖然在技術層面上仍有瑕疵,但依然騙到了不少人。
這一事件引發了公衆對信息真僞的關注,尤其是在老年人羣體中,他們對新技術的認知相對滯後,容易受到欺騙。然而,不僅僅是老年人,任何人都可能面臨被 AI 僞造信息所誤導的風險。我們無法完全依賴個體的判斷來識別這些虛假信息,因此,相關的技術防範措施顯得尤爲重要。
在直播中,模仿張文宏的賬號並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身份,只是在午夜進行直播,這種隱祕性顯示了平臺在治理 AI 亂象方面的努力與成效。儘管 AI 技術的發展爲我們帶來了便利,但同樣也給社會帶來了新的挑戰。爲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僞造行爲,建立更完善的風險防範機制顯得迫在眉睫。
劃重點:
🌐 AI 合成的張文宏在直播帶貨中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誤信其身份。
🔍 大衆對新技術的認知滯後,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
🛡️ 加強技術防範措施和信息監測機制,提升公衆識別能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