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硅谷科技圈的驚心動魄法律大戲上演。埃隆·馬斯克正式對OpenAI發起法律攻勢,不僅要求法院頒佈禁令,還指控該公司背離初衷,進行反競爭行爲。

這場由馬斯克發起的訴訟,實質上是對OpenAI商業模式和治理結構的全面質疑。馬斯克的律師團隊在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提交的初步禁令申請,矛頭直指OpenAI及其核心管理層,包括CEO山姆·阿爾特曼、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以及微軟等關鍵利益相關方。

訴訟的主要指控包括:阻止投資者支持馬斯克自己的AI公司xAI,不正當獲取競爭敏感信息,違規轉移知識產權,以及在與特定組織的商業往來中存在利益輸送。

法律,條規、法院

馬斯克認爲,OpenAI已經完全偏離了其最初作爲非營利組織造福人類的使命。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AI研究機構,原本承諾將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開放給全人類,如今卻逐漸演變爲追逐商業利益的營利性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馬斯克並非第一次對OpenAI發起法律行動。早在今年夏天,他就曾撤回並重新提起訴訟,指控公司"詐騙"了他超過4400萬美元的捐贈。這筆捐贈的初衷是推動OpenAI實現"對人類有益"的AI技術發展。

有趣的是,儘管馬斯克試圖阻止OpenAI的商業化進程,但xAI似乎並未受到實質性影響。這家由馬斯克成立的AI公司近期成功融資5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著名風投紅杉資本和富達投資,目前已擁有約110億美元資金,儼然已成爲全球最成功的AI創業公司之一。

法律文件還披露了一些令人矚目的細節。比如,OpenAI要求最新一輪投資方不得資助競爭對手,而微軟已累計投資約130億美元,實際上獲得了公司近50%的收益權。這種複雜的投資關係,更加凸顯了本次法律糾紛的複雜性。

對於馬斯克的指控,OpenAI方面已經作出迴應,稱這是馬斯克第四次提起"毫無根據"的訴訟,並將其斥責爲"無理取鬧"。

這場法律戰不僅僅是兩個科技巨頭之間的個人恩怨,更折射出人工智能商業化進程中的倫理困境和利益博弈。誰能主導AI技術的發展方向?非營利理想與商業邏輯如何平衡?這些問題正等待最終的法律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