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人工智能這個新興行業吸引,加入到數據標註的工作中。這項工作聽起來很酷,但實際上卻暗藏許多不爲人知的辛酸。許多年輕人在這個行業裏打拼,試通過勞動改變自己的命運,卻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低工資、高壓和心理困擾的環境中。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在內羅畢的一個辦公空間裏,娜夫塔利・萬巴洛,一位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正忙於給數以千計的圖片和視頻標註標籤。他的工作是教 AI 識別圖像中的物體,比如告訴機器 “這是一個電視”,“那是一個冰箱”。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中卻要花費他每天整整八個小時,神經緊繃,壓力山大。
“我的工資只有每小時2美元,生活非常拮据。” 娜夫塔利無奈地說。他和許多同事一樣,都是通過外包公司爲大科技公司工作,如 Meta 和 OpenAI。這些外包公司把利潤最大化作爲目標,雖然他們爲公司付出了辛苦,但所得回報卻微不足道。妮裏瑪・瓦科 - 奧吉瓦,一位肯尼亞的維權活動家,甚至把這些工作形容爲 “現代奴隸制”。
除了收入低,工作環境也讓人擔憂。勞動者們必須處理一些極爲噁心和暴力的內容,包括兒童虐待和自殺等場景。這種工作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巨大挑戰,許多人因此遭受心理創傷。娜夫塔利表示,“我每天都在看一些令人不安的畫面,這讓我感到恐懼和壓抑。”
儘管外包公司聲稱爲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娜夫塔利和他的同事們卻覺得這些支持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真正專業的心理醫生,而不是那些隨便應付的支持。” 娜夫塔利說。爲了改善現狀,近200名勞動者已經聯合起訴外包公司和相關科技巨頭,指控他們的工作條件不合理,造成了精神上的困擾。
這些年輕人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工作的不穩定性。許多合同都是短期的,有的甚至是按天計算,這讓他們在生活上很難有安全感。妮裏瑪提到,“我們的勞動法非常陳舊,根本沒有針對數字勞動者的保護。” 正因爲如此,很多年輕人即使這種苛刻的條件下也不得不接受工作,迫於生計。
隨着越來越的人們關注這一問題,肯尼亞的數字勞動者們希望能通過法律手段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在用自己的聲音,呼喚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儘管身處困境,這些年輕人依然在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公平的待遇。
劃重點:
💰 許多肯尼亞年輕人在 AI 行業工作,工資低至每小時2美元,生活艱難。
🧠 工作內容涉及極度噁心和暴力的內容,導致心理健康問題頻發。
⚖️ 數百名勞動者聯合起訴外包公司,爭取改善工作條件和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