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闖入音樂創作領域,引發了一場關於藝術本質和創作權益的激烈爭論。從病毒式傳播的AI生成歌曲到大型唱片公司的法律訴訟,AI音樂正在重塑整個音樂產業的格局。

一方面,AI音樂技術爲普通人打開了創作的大門。Boomy、Sound Draw等平臺讓沒有專業音樂背景的用戶也能輕鬆創作歌曲。這種民主化的創作方式得到了一些藝術家的支持,他們認爲這能激發更多人的創意潛能,豐富音樂生態。

AI音樂 打碟 DJ 人工智能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然而,傳統音樂產業對此持強烈反對態度。環球音樂、索尼音樂等巨頭已經對AI音樂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其未經許可使用版權作品進行模型訓練。超過200位知名音樂人也發出公開信,呼籲保護藝術家的權益。他們擔心AI可能會取代人類創作,威脅音樂人的生計。

這場爭議也反映了音樂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有觀點認爲,AI工具可以爲缺乏正規音樂教育機會的羣體提供創作途徑。但批評者擔心,這可能導致音樂創作的同質化和去人性化。

各方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一些新興音樂人歡迎AI帶來的創作便利,將其視爲靈感來源。但也有藝術家對此持謹慎態度,擔心AI會削弱音樂的人性表達。

面對這一挑戰,部分地區已開始採取行動。田納西州率先立法保護音樂家的聲音版權,影視行業也在罷工後爭取到了AI使用的限制條款。

儘管爭議不斷,AI音樂技術的發展似乎難以阻擋。未來,如何在技術創新與藝術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整個音樂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無論如何,AI正在重新定義音樂創作的邊界,這場變革的影響將深遠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