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3年,埃爾默・賴斯創作的劇作《加法機》中,一位辦公室小職員因爲他的會計工作被機器取代而陷入了存在危機。而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我們不禁思考:未來的戲劇演出會被機器替代嗎?西雅圖的劇團 “The Feast” 將在即將上演的《加法機:賽博道德劇》中,首次嘗試將生成式 AI 融入戲劇創作中。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這部劇將於9月14日在西雅圖大學的李中心藝術館首演,預演於9月12日開始。在這場演出中,生成式 AI 將參與場景和服裝設計,同時還將使用聊天機器人工具,如 OpenAI 的 ChatGPT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創作與五名人類演員互動的角色。演員們將通過現場提問的方式與 AI 工具進行互動,AI 會實時提供文本或語音迴應。雖然劇本結構及80% 的文本將保持不變,但演員們在表演過程中還需即興發揮,與 AI 互動。
劇團的創始藝術總監瑞安・古佐・普塞爾對 AI 的態度相對謹慎。他表示,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影響到工人的權益,並且其龐大的能耗也令人擔憂。此外,AI 技術的缺乏監管同樣讓人不安。然而,普塞爾認爲,面對如此重大和複雜的科技變革,藝術創作的領域不能對此視而不見。
儘管 AI 與藝術的結合在劇壇上尚屬首次,普塞爾表示,劇團仍將堅持藝術家優先的理念。他們爲演員提供825美元的週薪,遠高於該地區其他同類非營利劇團的水平。他指出:“我們在預算和藝術家聘用方面的決策沒有因爲使用 AI 而改變。”
雖然 AI 在戲劇創作中的應用仍在探索中,但已經有一些劇作開始嘗試這種新形式。普塞爾強調,雖然這次演出利用 AI 探討勞動與人類身份的關係,但他並不打算將 AI 技術融入更多未來作品中。他希望觀衆能通過此次演出,思考人類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面對自己的身份和價值。
劃重點:
🌟 AI 技術將首次被引入西雅圖劇團的演出中,與人類演員進行實時互動。
🎭 劇團將堅持藝術家優先的理念,確保演員獲得合理報酬。
🤖 演出旨在探討科技與勞動之間的關係,鼓勵觀衆反思人類的身份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