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AI)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智能助手到聊天機器人,它們都在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然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 AI 技術融入到工作中,很多人卻不知道潛藏在背後的風險。最近,分析公司 Gartner 的兩位分析師在澳大利亞舉辦的研討會上分享了他們的深刻見解,值得我們好好琢磨。

AI機器人錢投資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首先,Mesaglio 直言不諱地表示:“在生成式 AI 上浪費錢簡直是小菜一碟!” 她還提到,當年大家第一次看到雲計算賬單時的震驚與困惑,估計很多企業現在又要經歷類似的情形。Mesaglio 警告道:“AI 的費用可能出現500% 到1000% 的誤差!” 想象一下,剛剛興致勃勃地嘗試 AI,結果一轉眼賬單卻比預期高出好幾倍,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供應商的價格上漲,另外還有一個隱祕的 “黑洞” 就是企業自身對雲資源使用的疏忽。很多時候,企業在使用 AI 時,並不需要它來處理簡單的查詢,而這一點正是常常被忽視的。想想你問 AI 一個問題,結果它卻給你提供了幾千字的複雜答案,而你其實只想要一句話的回覆。如此一來,費用自然就上漲了。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Mesaglio 提到,讓 AI 處理非結構化數據(比如隨意的文檔、電子郵件等)雖然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帶來更優的結果,但這同時也是一條 “燒錢” 的路。相對而言,集中管理數據會省錢,但又面臨 IT 部門管理上的各種挑戰。這就像在烹飪時,你是選擇放更多的調料來提升口感,還是精簡配料來控制成本?這真是一個令人苦惱的選擇。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另一個 “潛在問題”—— 成功的 AI 應用可能導致的 “生產力泄漏”。根據 Gartner 的研究,使用 AI 的員工平均每天能節省43分鐘,聽上去很不錯吧?

但問題來了,大家是如何利用這段時間的呢?Mesaglio 幽默地提到:“我會用這段時間去喝一杯咖啡。” 這表明,很多人可能會選擇享受閒暇,而不是更加努力工作,最終導致 AI 帶來的好處大打折扣。

在講解 AI 的生產力提升時,分析師們也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設想兩位律師,一位是新入職的小白,另一位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小白會因爲 AI 的幫助而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而老手卻可能因爲早已掌握的知識而無法從中獲益。這樣的現象在企業內部可能會引發一些不滿,尤其是當新員工和老員工的表現差距逐漸縮小時,老員工可能會感到被邊緣化。

那麼,企業在面對 AI 這把 “雙刃劍” 時,該如何應對呢?分析師建議,企業在考慮 AI 的應用時,首先要明確採用的節奏是 “穩定” 還是 “加速”。對於那些尚未受到 AI 變革的行業,保持穩定的方式可能更加穩妥;而那些希望通過 AI 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的公司,則需要加快步伐。然而,企業應該明白,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節奏,不必盲目追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纔是王道。

AI 是一把利器,使用得當,能夠爲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但也需謹慎行事,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導致的種種麻煩。

劃重點:

🌟 企業在使用 AI 時,費用可能出現500% 到1000% 的驚人誤差!

💰 不當使用 AI 處理簡單問題會導致不必要的成本浪費。

⏳ 成功的 AI 可能引發 “生產力泄漏”,員工未必會利用節省的時間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