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英國和歐盟正式共同簽署了第一個 “具有法律約束力” 的人工智能條約,名爲《人工智能框架公約》。這項條約的宗旨是確保人工智能的使用與人權、民主和法治相符合。這是自2019年開始制定以來,許多國家在 AI 安全領域的重要進展。

根據條約的規定,所有簽署國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比如保護用戶數據、尊重法律以及保持操作的透明性。每個國家都必須採取或維護適當的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以反映這個框架的內容。這次簽署的國家除了美國、英國和歐盟外,還有安道爾、格魯吉亞、冰島、挪威、摩爾多瓦、聖馬力諾和以色列。
不過,儘管這份條約被稱爲 “法律約束”,但《金融時報》指出,條約的合規性主要依賴於監測,這種方式的執行力度相對較弱。儘管如此,這份條約仍有可能成爲各國制定自己 AI 法律的藍圖。
目前,美國正在推動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立法,歐盟已經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AI 監管法規,而英國也在考慮制定相應的法律。此外,加州也快要通過一項 AI 安全法案,這引發了一些像 OpenAI 這樣的科技巨頭的反對。
在簽署儀式上,歐洲委員會祕書長瑪麗亞・佩伊奇諾維奇・布里奇表示:“我們必須確保人工智能的崛起能夠維護我們的標準,而不是削弱它們。框架公約就是爲了確保這一點而設計的。
這是一份強大且平衡的文本,體現了開放和包容的理念。” 該條約將在五個簽署國批准後生效,三個月後正式實施。
劃重點:
. 📝 美英歐簽署首個法律約束 AI 條約,旨在確保 AI 與人權、民主及法治相符。
2. 🔒 條約要求各國採取措施,保護用戶數據、尊重法律、保持透明度。
3. 🌍 儘管條約 “法律約束”,合規性主要依賴監測,執行力度相對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