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最近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的採訪,他表示,儘管新一代人工智能處理器的生產遇到了一些麻煩,公司的計劃不會受到影響。
他強調,儘管 Blackwell 這一備受期待的新芯片平臺的發佈有所推遲,但英偉達依然會堅持每年推出一款新旗艦產品的目標。早在去年十月,黃仁勳就已經宣佈了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英偉達希望加速產品發佈的節奏,從每兩年一次變爲每年一次。
然而,最近在與合作伙伴臺積電的合作過程中,英偉達面臨了一些最後時刻的技術問題,這使得 Blackwell 的完全發佈被推遲到今年年底。這樣的延誤讓投資者開始擔憂英偉達的增長速度以及利潤空間,導致公司股票在週四出現下滑。
儘管如此,黃仁勳表示,未來兩代產品的研發工作依然在按計劃推進。“我們的工程師在加緊開發接下來的兩代芯片,他們一定能在這個一年週期內完成。”
英偉達之所以加快創新步伐,主要是爲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像 Meta 和 OpenAI 等公司,正在依賴英偉達的 GPU 來訓練大型語言模型,而這類產品的需求早已超過供應。
在面對分析師們對客戶如何從鉅額 AI 基礎設施投資中獲利的提問時,黃仁勳透露,英偉達本身正在利用 AI 來加速數據處理和產品設計,提升生產力。“我們無法在沒有生成式 AI 的情況下設計我們的芯片,” 他說,“我們的工程師在 AI 的幫助下,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對於 Blackwell 的生產問題,黃仁勳解釋說,主要是與芯片設計印刷過程中使用的 “掩模” 有關。爲了提高 Blackwell 的製造良率,他們進行了必要的調整。“掩模的更改已經完成,沒有功能上的變化。” 他表示,Blackwell 將在2025年1月結束的財年第四季度內開始批量生產並交付客戶。
儘管公司預計未來幾個月的利潤空間會有所下降,但英偉達的財務負責人表示,這些變化並不會影響整體的需求趨勢。
一些華爾街分析師已經開始下調對英偉達毛利率的預期,而 Matthew Ramsay 則指出,試圖模仿 iPhone 年度發佈週期的挑戰是巨大的,但這並不反映出對 AI 計算解決方案整體需求的改變。
劃重點:
💡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將堅持每年推出新旗艦 AI 芯片的計劃,儘管生產面臨延遲。
📉 由於 Blackwell 芯片的生產問題,英偉達的股價出現下跌,投資者對未來增長產生擔憂。
🔍 英偉達正利用 AI 技術提升生產力,未來產品研發依然在按計劃進行,未改變整體需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