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最近做出了一項頗具分量的決定,主動爲其專爲端側 AI 模型訓練推出的 MLX 框架增加了對英偉達 CUDA 的支持。這一消息一經傳出,便在科技社區引發了熱烈討論,顯示出蘋果在面對英偉達強大生態時的不得已之舉。
衆所周知,蘋果一直以來以 “封閉” 著稱,但隨着英偉達 CUDA 在人工智能開發領域的統治地位日益鞏固,蘋果顯然意識到必須調整策略來搶佔 AI 市場的份額。近期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新高,進一步推動了蘋果的轉變。
通過讓 MLX 框架支持 CUDA,蘋果開發者將能夠利用英偉達 GPU 訓練模型,然後再將其部署到 Mac 和 iPhone 等設備上。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開發效率,更爲蘋果的 AI 生態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麼,爲什麼蘋果選擇擁抱 CUDA?首先,CUDA 提供了統一內存機制,這使得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共享和遷移變得更加高效。其次,支持 CUDA 可以滿足開發者的跨平臺部署需求,使得開發者可以在 Mac 上進行本地開發測試,之後無縫地將項目轉移到英偉達 GPU 的服務器上。
回顧2018年,蘋果曾因聲稱要對系統驅動權限進行嚴格控制,突然停止對多數英偉達顯卡的官方支持,導致許多專業用戶無法繼續使用高性能英偉達 GPU。此舉引發了開發者的強烈不滿,甚至出現了請願活動要求蘋果和英偉達和解。時至今日,蘋果的這項新策略被解讀爲是對六年前 “禁卡風波” 的直接回應。
英偉達的 CUDA 自2006年推出以來,已經成爲 GPU 計算的行業標準,其強大的生態系統擁有超過500萬開發者和數千家生成式 AI 公司,顯示出其在這一領域的不可撼動地位。這也是蘋果此番妥協的原因之一,正如網友所言:“不得不低頭”。
此次蘋果選擇讓 MLX 框架適配 CUDA,不僅是出於合規考慮,也是爲了借力英偉達的強大生態,擴大自身在 AI 領域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