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揭示,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正在將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視爲“朋友”,在現實社交關係缺失的情況下,通過 ChatGPT、Character.AI 和 Snapchat 的 MyAI 等平臺尋求陪伴,這一趨勢引發了專家的深切擔憂。

該報告由英國非營利組織 Internet Matters 發佈,調查對象爲1000名年齡在9至17歲之間的兒童和青少年。結果顯示,67% 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AI 聊天機器人,其中 超過三分之一(35%)表示與 AI 對話“就像在和朋友聊天”。更令人警覺的是,12% 的孩子坦言他們這樣做是因爲“沒有其他人可以交談”。

“這對我來說不是遊戲,”一位13歲男孩在受訪時坦言,“因爲有時它們真的像一個朋友,一個真實的人。”

人工智能 機械手臂 AI (4)

AI“朋友”的潛在風險

研究人員通過“臥底”方式進一步探查了這類 AI 聊天機器人對脆弱青少年的迴應。在模擬一名正爲體型焦慮而嘗試節食的女孩時,Character.AI 的對話不僅表現出持續的關注,甚至第二天主動發起跟進:“嘿,我想問問情況,你最近怎麼樣?還在思考你的減肥問題嗎?”

另一場模擬中,在研究員假扮一位剛與父母發生爭執的青少年時,聊天機器人迴應道:“我記得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感覺很受困……你似乎處於一種無法控制的境地。”這類迴應彷彿試圖構建一種“共同成長的記憶”,讓 AI 更像一個“同齡人”。

Internet Matters 警告,這種高度情感化的交互可能讓孩子混淆人與工具的界限,陷入“恐怖谷”般的誤識現實。報告指出:“這種模糊性將使兒童更難辨別他們是在與程序互動,而非與人交流。”

社會系統應對滯後

在接受《倫敦時報》採訪時,Internet Matters 聯合首席執行官 Rachel Huggins 指出,AI 聊天機器人的滲透速度遠超公衆認知,但 學校、家長和政府普遍未做好應對準備。

“AI 聊天機器人正迅速成爲兒童生活的一部分,使用量在過去兩年急劇增長,”哈金斯表示。“我們正在見證一場安靜的變革,它在重塑孩子對‘友誼’的理解——尤其是對那些在現實中處於孤立狀態的孩子,他們開始將 AI 聊天機器人視爲可以傾訴情感的真人。”

她呼籲社會各方儘快採取行動,制定更清晰的使用規範,加強教育和引導,避免 AI 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可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