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推出的AI搜索功能因涉嫌泄露個人隱私引發廣泛關注。近日,多名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該功能可通過姓名超鏈接一鍵生成個人簡歷,引發用戶對隱私安全的擔憂。
據用戶反饋,微信AI搜索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其自動識別機制上。當用戶在微信公衆號推文中遇到人名時,系統會自動將姓名轉換爲藍色超鏈接。點擊該鏈接後,AI系統會強制生成一份包含個人簡歷在內的詳細信息頁面,同時展示所有涉及該姓名的相關推文內容。
多名體驗過該功能的網友證實,"確實可以根據名字查到很多個人資料",這種被動式的信息聚合讓不少用戶感到不適,認爲存在"強行開盒"的嫌疑。
根據騰訊官方介紹,微信AI搜索功能通過接入DeepSeek和混元等主流大模型來實現智能搜索能力。這一技術架構使得系統能夠快速整合和分析大量文本信息,爲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搜索結果。
然而,正是這種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讓用戶對個人隱私保護產生了擔憂。AI系統能夠將散佈在不同公衆號文章中的同名信息進行關聯和彙總,形成相對完整的個人信息畫像。
面對用戶質疑,騰訊方面今日發佈官方迴應,強調微信AI搜索功能的設計初衷是"豐富用戶搜索體驗"。騰訊明確表示,AI搜索功能"僅整合公衆號及互聯網其他公開信息,不會使用用戶隱私信息"。
騰訊在迴應中承認收到了用戶的相關反饋,並承諾"微信搜索將進一步優化AI搜索的使用體驗"。不過,公司並未透露具體的優化措施和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