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最新報道,微軟正面臨一個尷尬局面:儘管該公司努力向企業推銷Copilot AI助手,但越來越多的員工卻更青睞其合作伙伴OpenAI的ChatGPT,這一現象正在企業市場引發激烈競爭。
典型案例:安進公司的選擇轉向
知名藥企安進公司的經歷完美詮釋了這一市場變化。去年春天,安進宣佈爲旗下2萬名員工購買微軟Copilot,成爲微軟在生成式AI領域的重要客戶案例。然而,僅僅13個月後,安進員工卻紛紛轉向使用OpenAI的ChatGPT。
安進高級副總裁肖恩·布魯伊希表示:"OpenAI成功的祕訣在於,他們把產品做得極具趣味性。"他指出,ChatGPT在研究和科學文獻總結等任務中表現尤爲出色,而Copilot更多是在配合微軟自家軟件使用時才顯現優勢。
企業市場競爭白熱化
這種現象讓微軟與OpenAI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微妙。作爲OpenAI的最大投資方,微軟已累計投資近140億美元,但現在卻發現自己在企業市場與被投資方直接競爭。
微軟銷售團隊反映,在推廣Copilot時經常措手不及,而公司又迫切希望快速擴大客戶基礎。與此同時,OpenAI也在積極擴張企業業務,近期更是收購了AI代碼助手Windsurf,直接對標微軟的GitHub Copilot。
用戶偏好與技術差異
儘管兩款產品都基於OpenAI的大語言模型,但用戶體驗存在顯著差異。許多企業發現,員工普遍更偏愛ChatGPT,主要原因包括:
- 更新速度:OpenAI的模型更新在微軟軟件中往往延遲數週才能落地
- 用戶熟悉度:很多職場人士早已在個人場景中體驗過ChatGPT
- 功能體驗:ChatGPT在某些專業任務中表現更優
微軟解釋稱,延遲更新是因爲需要進行企業級安全測試和用戶體驗驗證。
企業採購策略分化
面對這一競爭態勢,不同企業採取了不同策略:
同時測試派:紐約人壽保險公司決定在12000名員工中同時推廣ChatGPT和Copilot,根據使用反饋決定最終選擇。該公司首席數據官唐·武表示:"員工角色多樣化,每個人需求不同,我們選擇同時推出兩種工具。"
深度集成派:金融科技公司Finastra選擇微軟Copilot,看重其與微軟辦公軟件的深度整合優勢。
ChatGPT主導派:貝恩諮詢公司向16000名員工部署ChatGPT,絕大多數員工日常使用,而僅有約2000名員工使用Copilot且主要搭配Excel。
市場數據與前景
OpenAI表示已擁有300萬付費企業用戶,短短几個月內增長50%。微軟則迴應稱Copilot已覆蓋70%的財富500強企業,付費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兩倍。
在定價方面,微軟Copilot每用戶每月30美元,相比ChatGPT企業版的60美元更具價格優勢,但OpenAI也推出了按使用量收費的靈活方案。
Gartner分析師傑森·王認爲,目前許多公司仍在小範圍測試階段,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完全確定,但這無疑是"OpenAI與微軟之間的正面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