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獲獎廚師Grant Achatz宣佈使用ChatGPT爲其芝加哥米其林星級餐廳Next設計九道菜菜譜時,餐飲界掀起了一場關於AI是否應該介入創意烹飪的激烈辯論。

這一爭議源於一個看似無害的社交媒體現象。2024年10月,一家名爲Ethos的奧斯汀"餐廳"在Instagram上走紅,數千粉絲被其展示的無皮披薩球和塵蟎麪包等奇異菜品吸引。然而,Ethos只存在於虛擬世界——它是一個完全由AI生成內容的虛假餐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美食只是AI的拙劣模仿。

從虛假餐廳到真實廚房

如果Ethos事件是對AI滲透餐飲業的預警,那麼它確實具有先見之明。在其走紅後的幾個月裏,餐飲業者紛紛轉向大型語言模型軟件,在餐廳推行動態定價、機器人營銷、員工監控和廚房自動化等措施。

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來自多次獲得詹姆斯·比爾德獎的廚師Grant Achatz。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位備受尊敬的廚師正在使用ChatGPT爲其餐廳創建菜譜——這原本是大多數廚師夢寐以求的創造性核心工作。

QQ20250605-091444.png

虛擬廚師的"創意"過程

Achatz的做法頗具爭議性:他委託ChatGPT扮演不同的虛擬廚師角色,每位"廚師"都從現實中的烹飪大師那裏汲取靈感。例如,AI創造了一位名叫Jill的33歲威斯康星州女性廚師,據稱曾師從費蘭·阿德里亞、小野二郎和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等傳奇人物。

隨後,Achatz指示聊天機器人產出"能反映她個人和職業影響"的食譜。正如這位名廚坦率承認的那樣:"我希望它能做盡可能多的事情,而不是實際做好準備。"

業界強烈反彈

社交媒體上的反應相當負面。Bluesky上一位網友寫道:"這對費蘭·阿德里亞、小野二郎以及Achatz旗下許多才華橫溢的廚師來說是一種侮辱,他們擁有可以在菜餚中體現的實際經驗。"

丹佛資深糕點師Sarah Osborne更是直言不諱:"他們真的應該把標題寫成'Grant Achatz不再想讓人們花1000美元吃一頓晚餐,而是將他的工作外包給人工智能'。"

AI食譜的安全隱患

這種做法的問題不僅在於創意層面。2024年9月,NPR報道稱AI生成的食譜如果被食用可能會致命。美食評論家Morgan Wujkowski指出,ChatGPT仍在生成諸如"燒焦生菜湯"之類的危險食譜,其做法是"將生菜煮30分鐘,然後在500度下烤"。

"AI缺乏常識和烹飪經驗,"Wujkowski寫道。"它遵循的是算法,而不是味蕾。很多時候,它生成的結果充其量是不完整的,最糟糕的情況是數據有誤。"

創意與算法的較量

這場爭議觸及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在創意行業中,人工智能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當許多創意人員和手工藝人都在努力抵制AI在創意勞動中的廣泛應用時,Achatz的決定顯得特別具有爭議性。

"人類的創造力和直覺在食譜開發中至關重要,而這正是使用AI生成食譜的一個主要缺陷,"Wujkowski繼續說道。"AI可以協助制定膳食計劃和宏量營養素,但真正的人類味覺測試是不可替代的。"

從虛假的Instagram餐廳Ethos到真實米其林星級餐廳的AI實驗,這一發展軌跡揭示了技術與傳統工藝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當AI繼續滲透餐飲業時,如何在效率與創意、成本與品質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爲整個行業必須面對的核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