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年輕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後面臨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表明新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大西洋月刊》分析指出,這一轉變或由多重因素疊加所致,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被認爲是關鍵因素之一。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戴維·戴明警告稱,生成式人工智能擅長信息整合、報告撰寫和演示製作,而這些恰恰是年輕大學畢業生在辦公室中的主要工作內容,暗示AI正在逐步取代初級崗位。

AI投資機器人

然而,就業困境並非完全歸咎於人工智能。《大西洋月刊》同時指出,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策方針也加劇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專家警告,美國正面臨滯脹風險,即通貨膨脹高企與就業市場疲軟並存,這是美國數十年未見的嚴峻局面。特朗普貿易戰引發的股市波動進一步衝擊經濟,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蒙上陰影。

儘管如此,人工智能的影響不容忽視。早在特朗普執政前,科技巨頭已在大規模裁員的同時押注人工智能技術。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美國或有30%的現有崗位被自動化取代,高盛的預測甚至高達50%(至2045年)。

不過,《大西洋月刊》也指出,關於人工智能將導致大規模失業的論斷,其數據支撐仍顯不足。卡內基梅隆大學一項由純AI代理運營虛擬軟件公司的實驗就以混亂告終,表明AI在複雜任務和質量控制方面仍面臨挑戰。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 Yann LeCun 也認爲,僅靠增加數據和算力並不能無限提升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這意味着,儘管部分職位易受衝擊,但人工智能在許多領域難以完全取代人類。

《大西洋月刊》還提出,就業市場惡化可能反映出經濟尚未完全擺脫疫情影響,且大學學位相較15年前的競爭力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隨着科技行業持續投入鉅額資金髮展人工智能,就業市場的結構性轉變已然發生。正如戴明所言,“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已經改變了經濟中的就業分配”,無論該技術是否直接取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