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初創公司 Figure AI 近期捲入了一場關於其私募股票二級市場交易的爭議。上個月,公司創始人 Brett Adcock 曾在 X 平臺公開宣稱 Figure AI 是“二級市場上最受追捧的私募股票第一名”。然而,TechCrunch 的一份報告揭示,該公司已向至少兩家運營二級市場交易的經紀商發出了停止令函,要求他們停止營銷 Figure AI 的股票。
這兩家經紀商均指出,在彭博社於2月中旬報道 Figure AI 正在尋求15億美元融資,公司估值飆升至395億美元后,他們首次收到了這些信函。值得注意的是,該估值相較於2024年2月的26億美元,實現了驚人的15倍增長。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Figure AI 的一位發言人向 TechCrunch 解釋,公司一貫的做法是當發現未經授權的經紀人出售其股票時,便會採取法律行動。該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今年公司發現一家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經紀商在未獲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銷售 Figure 股票,因此立即發出了停止令。公司明確表示,在未獲得董事會授權的情況下,不允許其股票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並將持續保護自身免受未經授權的經紀商的侵害。
由於 Figure AI 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其股票的交易受到嚴格限制,投資者通常無法自由出售股票,尤其是在未獲得公司授權的情況下。這種限制催生了二級市場的存在,爲投資者提供了在公司 IPO 前將股票變現的途徑,例如以初創公司股票爲抵押的貸款。
然而,收到 Figure AI 停止令函的二級市場人士向 TechCrunch 透露,他們對一些 CEO 不願在其平臺上進行股票交易持有不同看法。這些經紀人認爲,現有股東可能試圖以低於395億美元新估值的價格出售股票,而一些公司擔心這種低價的二級市場交易可能會對未來的融資輪產生不利影響。
二級股票市場 Hiive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Sim Desai 雖然未對 Figure AI 的具體案例置評,但他表示,公司有時會阻止直接的二級市場銷售,因爲他們認爲這是一種“零和遊戲”。不過,Desai 也指出,活躍的二級市場交易實際上可能會在新一輪融資中吸引更多投資者對一級股票的興趣。他認爲,如果二級市場活動未能激發對首輪融資的興趣,問題可能在於估值本身,而非資金的可用性。“如果有人難以出售某件產品,那僅僅是價格和估值的問題,”Desai 說道。
近期,Figure AI 與其主要客戶寶馬的合作進展也成爲新聞焦點。針對部分報道中存在的不實信息,Figure AI 至少在一篇報道中進行了迴應,並威脅採取法律行動。
目前,Figure AI 下一步的融資規模和估值仍是未知數。與此同時,現有投資者是否能在二級市場交易中提前套現,也依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