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場法律爭鬥中,OpenAI 公司的請求被駁回,法院決定允許《紐約時報》對其提起的版權訴訟繼續進行。此案的核心是《紐約時報》指控 OpenAI 在未獲得許可和支付的情況下,使用了其內容。

美國紐約南區法院的法官西德尼・斯坦 (Sidney Stein) 在一份命令中,儘管縮小了訴訟的範圍,但仍然允許主要的版權侵權指控繼續進行。法官承諾會盡快發佈詳細意見。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此次裁決對《紐約時報》而言是一項勝利,該報與其他出版商,如《紐約每日新聞》和調查報道中心等聯合對 OpenAI 提出挑戰,指責其在訓練熱門人工智能服務 ChatGPT 時,未經授權從網上收集大量數據。代表這些出版商的律師史蒂文・利伯曼 (Steven Lieberman) 對此表示欣慰,認爲有機會向陪審團展示 OpenAI 和微軟如何通過盜用全國各地報紙的原創內容而獲利。

《紐約時報》的律師認爲,該報的文章是 OpenAI 構建 ChatGPT 時使用的最大版權文本來源之一,他們指控 OpenAI 在提取該報新聞內容時違反了版權法。OpenAI 發言人賈森・德尤特羅姆 (Jason Deutrom) 對此迴應稱,公司歡迎法官對案件範圍的縮小,並期待能夠明確表示,他們的 AI 模型是基於公開數據構建的,符合 “合理使用” 的法律框架。

法院的裁決意味着此案將進入審判階段,但尚未設定審判日期。證據收集,包括雙方高管的保密口供,預計將在公開的前期聽證會中進行,以解決證據及其他事務的爭議。此案的結果將對新聞行業和人工智能工具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

對於出版商來說,強大的聊天機器人能夠迅速總結新聞文章,這可能會導致讀者減少訪問新聞網站,從而影響廣告收入。而在這個案件中,雖然僅起訴 OpenAI 及其投資方微軟,但其他 AI 公司也在類似的做法中從網上抓取內容用於訓練模型。儘管如此,關於版權法的法律問題仍不明朗。

法律界普遍認爲,合理使用必須生成某種 “變革性” 的新內容,或者是對原作品的評論和引用。《紐約時報》認爲,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 OpenAI 對其原創報道的再現。另一個分析點則涉及 “市場替代性”,即聊天機器人的回答是否取代了閱讀《紐約時報》網站的需要。出版商的律師在一月的聽證會上指出,當詢問 ChatGPT 有關《紐約時報》報道的內容時,聊天機器人往往會逐字複述文章。OpenAI 的法律團隊則反駁,認爲出版商特意操控了提示,使得聊天機器人輸出大量來自該報網站的內容,這並非大多數用戶與服務的正常互動方式。

劃重點:

📄 法院裁決允許《紐約時報》對 OpenAI 的版權訴訟繼續進行,標誌着法律程序的推進。  

📰 《紐約時報》指控 OpenAI 未經授權使用其內容,OpenAI 則表示其行爲屬於合理使用。  

🤖 此案將影響新聞行業與人工智能工具的未來,涉及的法律問題仍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