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盧塞恩的一座古老教堂中,一項名爲 “Deus in Machina” 的實驗藝術裝置於2024年8月25日正式亮相,展示了一個由 ChatGPT 驅動的 “AI 耶穌”。這一裝置被放置在一個懺悔室內,旨在回答來訪者關於信仰、道德和現代生活困擾的問題,並根據聖經提供相應的迴應。

AI教育 演講 人工智能 (1)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該項目的發起人、教堂的神學助理表示,隨着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他們希望探討人們對機器的信任度。在爲期兩個月的展覽期間,約有900名訪客與 “AI 耶穌” 進行了對話,其中包括一些重複來訪者。參與者普遍對這一體驗感到振奮,許多人在離開時深思熟慮。

訪客在懺悔室中通過一個小屏幕與 “AI 耶穌” 交流,懺悔室的設計使這一過程顯得更爲親密。系統通過綠燈和紅燈提示訪客何時可以提問以及何時可以聽取 “AI 耶穌” 的回答。儘管在回答問題時會有延遲,但訪客仍然樂於參與。最終,近300名參與者填寫了問卷,反饋了他們的體驗。

“AI 耶穌” 使用的是 OpenAI 的 GPT4o 和 Whisper 技術,通過語音識別和視頻展示出真實的人物形象。訪客涉及的主題非常廣泛,從真愛、來世、孤獨感到戰爭與苦難等。雖然大多數參與者自稱是基督徒,但也有無神論者、穆斯林、佛教徒等不同信仰背景的人蔘與其中。

展覽的神學家馬克・施密德指出,“AI 耶穌” 只是一個藝術實驗,目的是促使人們思考數字與神聖之間的關係,並不想取代人與神父之間的真實互動或聖禮懺悔。與此同時,隨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教會也在認真面對這一挑戰和機遇。教皇方濟各呼籲國際社會制定有關人工智能的倫理使用條約。

雖然該項目受到了許多正面反饋,但也有批評聲音認爲這種嘗試可能是 “褻瀆” 或 “魔鬼的工作”。項目負責人與公衆的反應有所關注,並意識到對該實驗的討論呈現出兩極化。

展覽結束後,施密德表示他們正在討論如何繼續這一項目,儘管未來是否會再次推出 “AI 耶穌” 尚未確定。

劃重點:

📌 實驗藝術裝置 “AI 耶穌” 在瑞士教堂亮相,回答信仰與道德問題。  

🤖 訪客通過懺悔室與 “AI 耶穌” 互動,主題涵蓋廣泛,體驗受到積極反饋。  

🌍 教會對人工智能的挑戰與機遇進行探討,未來是否會繼續推出尚待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