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衛報》的一項分析揭示了科技公司在處理其 AI 數據中心的環境影響時,可能存在嚴重的誤導。微軟、谷歌、Meta 和蘋果等科技巨頭所報告的排放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根據這項分析,這些公司的實際排放量比它們官方披露的數字高出662%,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爲這項研究僅涵蓋了2020年至2022年的數據。

機房 數據中心 (1)服務器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在所有科技公司中,亞馬遜的排放量最高,但由於缺乏具體的數據顯示其數據中心的排放量,未能被納入該分析。然而,分析指出,所有五家科技公司在環保方面都存在掩蓋其真實影響的行爲。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公司曾聲稱自己是碳中和的,然而這樣的聲明如今看來實在是笑話。

據報道,科技公司在報告排放時使用的是 “市場基礎” 的排放數據。這種方法的背後,是通過購買能源證書(RECs)來降低其報告的排放量。這些證書聲稱可以抵消公司所消耗的污染能源,然而,實際的操作卻是由第三方來完成,完全沒有任何驗證過程。換句話說,這就像是對能源賬單進行洗錢一樣。

爲了更真實地反映其對環境的影響,應該採用 “基於位置的排放” 數據。這一數據直接展示了每個數據中心實際的排放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對數據中心的排放數據報告方式並不相同。根據可獲得的基於位置的排放數據,Meta 成爲這次調查中 “最不誠實” 的公司。在2022年,Meta 報告的自家數據中心排放量僅爲273公噸二氧化碳,但實際使用基於位置的數據,這一數字飆升至380萬公噸,增幅達到19,000倍。

微軟的情況則較爲典型。該公司在2022年報告的數據中心相關排放量爲280,782公噸,而基於位置的真實排放量則達到了610萬公噸。

很顯然,AI 技術對能源的需求還將繼續上升。報告指出:“這些公司的基於位置的排放總和在2022年如果作爲一個國家來計算,將成爲世界第33大排放國,排在菲律賓之後,阿爾及利亞之前。”

劃重點:

🌍 實際排放量比科技公司報告的高出662%,顯示了其環境影響的嚴重性。  

📉 使用市場基礎數據的公司通過購買能源證書降低了報告排放,但真實性存疑。  

📊 基於位置的數據揭示了 Meta 等公司的排放量與官方數字之間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