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教育學院聯合研發的博雅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於12月8日在北京發佈。這一大模型由多個不同學科的專業大模型系列組成,具備強大的學科專業教育能力,能夠廣泛應用於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及中小學的學科教學場景中,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
該大模型結合國內教學數據自主研發,旨在打造成爲中國版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以推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發佈會上,還推出了基於博雅教育大模型的“北大智學”教學平臺和課程教學創新項目。這些項目旨在通過深度融合教育大模型與課程教學,開展課程教學創新研究與實踐,構建以學習科學爲基礎、遊戲化學習爲特色、人工智能爲支撐的情境化、遊戲化、智能化學習環境,使學習更科學、更快樂、更有效。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研發團隊由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知識計算實驗室和教育學院學習科學實驗室組成,他們提出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學習科學理論雙輪驅動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研發應用架構”。這一架構在數據治理、模型訓練、應用開發等研發過程中融合教學語料和學習科學理念,推動大模型從通用化走向教育領域,探索大模型支持下的因材施教、創新性與個性化教學。
基於博雅教育大模型的課程教學創新項目由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陳斌教授領銜,目前已推出《Python語言基礎與應用》、《人工智能與信息社會》等5門課程。這些課程結合博雅教育大模型和“北大智學”教學平臺,重新進行智能化教學設計,通過提示詞生成和實時問答進行引導式輔導,通過個性化出題和主動追問實現自適應學習,通過作業自動評閱和教研助手提升教師教學效率。
“北大智學”平臺和課程將以班級爲單位面向北京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展教學試點,並計劃未來向有參與意願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高級中學等機構分批開放。北京大學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世琨表示,博雅教育大模型能夠根據不同學科的數據進行微調和繼續訓練,使其更好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支持各類課程場景。隨着博雅教育大模型的不斷迭代和不同專業和學科教育大模型系列的上線,可以支持更多專業和學科的課程教學,在更多的學校共同開展基於教育大模型的教學改革實踐,並在全球教育大模型的研發方面輸出中國方案。